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黑龙江省消灭脊髓灰质炎阶段流行因素及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0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55153642
  • 单位名称或姓名:王晓宇
  • 产业领域:高端装备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大多数感染者无症状,少数病例会出现肢体弛缓性麻痹,并留下终生残疾。目前此种疾病仍在少数国家流行,其中阿富汗、巴基斯坦与我国接壤。2010年,欧洲、非洲和亚洲都曾发生脊灰野病毒的输入事件,与黑龙江省紧邻的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也发现了脊灰野病毒的输入病例,使我省维持无脊灰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研究维持无脊灰时期防范脊灰野病毒输入因素及对策,对我省维持无脊灰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自2013年1月起实施。期间项目负责人及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了现阶我省段脊髓灰质炎流行因素的研究,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脊灰防控策略。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省内部分地区全年龄层健康人群血中脊灰中和抗体调查、外环境污水脊灰等肠道病毒监测、样本中脊灰病毒检测方法的开发、引进及应用等。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课题组制定的消灭脊灰时期防范脊灰野病毒输入及防止脊灰疫苗衍生株流行的各项措施和应对策略,已经应用于脊灰防控的实际工作中。策略主要包括:保持高质量的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和部分地区的强化免疫;保持高水平的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高质量的AFP病毒学监测和应急事件的快速应对等。此外对外环境中的脊灰病毒流行分布状况进行了解,可以在人群中尚未出现病例之前,在外环境中提前发现可能感染宿主的病毒的存在,为疾病流行做出预警。通过采取有救措施后,可减少脊灰野病毒、VDPV的发生并阻断其在人群中的循环,避免或减少病例的产生。在消灭脊灰后期阶段,环境监测是病例监测的有效补充,使预防控制的关口前移。本研究从AFP监测系统、健康人群以及外环境污水等多个方面对脊灰病毒进行了监测,了解了我省人群和外环境中脊灰病毒分布情况,并且通过对健康人群抗体水平进行调查,评价了OPV常规免疫开展情况等一系列的工作,综合分析并探讨脊灰流行因素,制定了防范脊灰野病毒输入及VDPV流行的相应可行的策略。 项目相关专业论文共发表5篇(包含SCI论文1篇),获得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奖一等奖2项。关于边境地区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的研究发表了两篇论文,题目分别为:"2013年黑龙江省桦川县健康成人血清中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监测"和"佳木斯市2014年健康儿童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监测"。对外环境污水的监测成果发表论文题目为"黑龙江省2013-2015年环境污水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监测分析"。对样品中脊髓灰质炎检测方法不断更新完善,完成了论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型内鉴定脊髓灰质炎病毒方法的应用"。课题内进一步对脊灰病毒序列的毒力位点与神经毒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SCI收录期刊发表了论文"Poliovirus Detection and Genetic Characteristic from Sewag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 2013 to 2016"。课题组根据研究成果申报并获得了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奖一等奖2项,题目分别为"环境污水中脊灰病毒监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和"两级扩增、双反应体系多重Real-timeRT-PCR方法在脊灰病毒发鉴定中的应用"。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