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一.任务来源: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16--533
二.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性能指标
通过探讨ICU护士遵循人工气道集束化管理流程中执行有效评估依从性的研究,评估护士在护理已建立人工气道的重症患者过程中,遵循人工气道集束化管理评估流程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实施人工气道集束化管理评估后,对重症患者气道管理的正性作用,与降低预防院内感染和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率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为规范临床护理操作,有效控制院内感染,降低VAP的发生提供依据。通过本次研究,发现了护士工作中存在的环节问题和影响护士集束化流程实施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作出分析找出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即为加强护士本身对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主动进行有效评估的观念,同时为管理者提供护理管理的方向,提高ICU护士遵循人工气道集束化管理的依从性,为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科学、实效的依据。
依据本研究结果可见:ICU护士对人工气道集束化管理方案实施的依从性直接影响着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的疗效及转归。巴西Marra等认为当医护人员的依从性超过95%时,VAP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可能为零。因此,ICU护士遵循人工气道集束化管理良好的依从性,能够促进集束化护理措施的标准落实。该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人工气道患者在ICU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住院治疗费用,减少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临床效果好,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三.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成果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随着医学技术进步,呼吸机已被广泛应用,挽救了大量危重患者的生命。但它同时作为一种创伤性操作,潜在感染亦危及生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不仅延长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医疗成本增加,而且还是重要的致死原因。集束化管理(Bundles?of?Care)属于新兴护理模式,结合循证基础治疗及护理对疾病进行干预,从而获得满意的疗效。是近年来ICU专业新名词。应用此项新型的护理模式对ICU的患者实施集束化管理,可提高患者获得各项具体护理的可能性,通过分析不到位的因素,改善工作模式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比较了ICU护士对人工气道重症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依从效果,得出结论: ICU护士遵循人工气道集束化管理良好的依从性,能够促进集束化护理措施的标准落实。该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人工气道患者在ICU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住院治疗费用,减少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临床效果好,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关于ICU护士对集束化管理依从性的研究较少。
四.作用意义(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
人工气道所指的是通过口腔或鼻腔在上呼吸道植入导管从而形成的气体通道,在很多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人工气道的主要作用在于预防气道堵塞、确保患者的呼吸通畅。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对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研究主要探讨ICU护士习惯性进行常规护理和遵循集束化护理的依从性,对ICU人工气道患者的临床作用,结论所示对研究组ICU人工气道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显著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治疗时间,降低了医疗成本,与此同时还减少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及意外脱管的发生率,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促进康复具有重要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本研究结论亦对人工气道重症患者集束化管理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五.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本研究成果,已逐步应用于临床,但仍需完善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的流程,部分临床护士仍习惯执行常规性的护理措施。下一步可以细化制定出符合ICU临床护理工作的集束化流程与规范,系统应用于ICU护理工作中。目前研究顺利完成,已于2018年3月在《中国卫生标准管理CHSM》杂志发表国家级期刊论文一篇。2018年8月在《中国误诊学杂志》杂志发表国家级期刊论文一篇。共发表国家级期刊论文2篇。本研究样本量及研究内容均有扩展的空间,如何在主观上切实提升护理观念,客观上切实规范护士的操作流程,完善相关的感染控制、营养支持、健康教育体系。可以成为接续的研究内容。本研究成果将对ICU内专业化护理管理的质量提升具备实践性临床导向意义。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医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