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肝解毒汤保留灌肠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18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3674683616
- 单位名称或姓名:张晓星
- 产业领域:高端装备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近年来,NAFLD的患病率不断提高且出现低龄化的趋势,逐渐侵蚀着人们的健康,得到了医疗界的重视。2013年一项关于流行病的统计显示中国NAFLD的患病率为15%~30%。有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单纯性脂肪肝(NAFL)向肝癌转变过程中的重要限速环节。因此,针对NASH的相关研究,有助于在NAFLD发病前期进行干预,从而避免或减少走向肝癌的结局。
在我国,NASH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新增肝癌的发病例数超过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为乙肝、肝硬化和肝癌付出最多社会成本的国家。由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由单纯性脂肪肝向肝硬化、肝癌发展的必经阶段,因此,阻断NASH的继续发展,就有可能改变疾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可以节省大量医保资金及个人医疗资金的投入,取得巨大的潜在经济效益。但由于NASH致病因素的多样性,发病机制的复杂性,现代医学至今缺乏疗效可靠的治疗药物及手段。随着"肠-肝轴"理论的提出,肝脏与肠道之间在病理生理上的联系日益受到关注,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慢性肝病也成为研究热点。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普遍认为饮食结构、生活方式、肥胖、胰岛素抵抗(IR)、遗传易感性、基因多态性、激素和细胞因子、肠道微生态失衡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了NASH的发病。其中,肠道微生态失衡成为当前肝脏疾病的研究热点,肠道菌群失调被证实在NASH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肠-肝轴"理论的提出亦为从肠道微生态角度寻找NASH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大量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失衡可能导致肠道菌群过度生长,肠道黏膜机械屏障受损,致使肠道黏膜通透性改变,肠道内的细菌及毒素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诱导肝脏内固有免疫细胞如库普弗细胞、枯否氏细胞、肝星状细胞等及toll样受体活化增殖,并释放一系列炎性因子,造成肝脏的炎性病变。而当NASH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反过来影响肠道屏障功能,加重肠道损伤,形成恶性循环。肠道微生态失衡导致肠肝轴功能紊乱被看作是诱发NAFLD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改善肠道微生态、保护肠黏膜屏障、维持肠肝轴稳态可能成为治疗肝脏疾病的创新性治疗方法和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
明朝医家李梴在《医学入门o脏腑》中首次提出"肝与大肠相通……肝病宜疏通大肠,大肠病宜平肝经为主",陈英杰在其基础上提出肝寄腑于大肠,借道大肠降泄浊气,调畅全身气机;大肠反过来通过肝的疏泄功能维持正常的降气排浊,两者相辅相成。而"肠-肝轴"概念恰好为这一中医理论提供了循证医学的理论依据。
基于上述理论,本研究提出用保肝解毒汤保留灌肠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药复方治疗NASH,具有多通路、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可弥补西药作用机制单一、难以有效控制病情、用药周期长、不良反应多的不足。从肠道给药,使药物直接从肠道粘膜吸收,增加药物利用率,减少消化道症状,防止呕吐、刺激胃黏膜而致食欲下降等一系列副作用;经肛门给药,还能够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减轻腹胀;同时调整肠道菌群,避免肠道内的致病菌及毒素通过肠肝循环进入肝脏,从而改善肝脏功能。中药灌肠汤剂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用药安全。中药灌肠技术成熟,对人体无明显不良影响。其既可单独使用,又可配合其它药物及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肝功能及血脂指标,改善肠道菌群,有效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医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