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本课题“不同方法确定垂直距离对患者咀嚼效能及发音的影响”为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项目,合同编号为2013379。
全口义齿是牙列缺失的主要修复方法,用颌托来确定并记录患者面部下1/3的垂直距离和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位置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以便在这个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上,用全口义齿来重建无牙颌患者的正中合关系。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息止牙合间隙法、吞咽法、发音法、患者主观感觉、面部测量法、参照拔牙前记录等。不同的垂直距离确定方法,哪些是能真正确定患者拔牙前的生理位置呢?选择拔牙前可以确定垂直距离的患者作为参考,本课题比较不同的方法确定垂直距离与拔牙前距离对比,从咬合力与咀嚼肌电方面进行比较,取得结果相互对比。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从几方面着手研究不同应用发音方法确定的垂直距离与息止颌位法确定的垂直距离与利用拔牙前记录确定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垂直距离与咀嚼肌肌电的关系,同时对咀嚼效能的影响也就是其中之一最大咬合力的变化,以探讨更适宜的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
三主要论点与论据
拔牙前记录确定的距离是患者较为适应的高度,垂直距离的改变会影响发音,咀嚼,肌电的活动等多方面,研究其他方法与之对比发现息止颌位法确定比拔牙前的垂直距离距离明显要高,发音法确定比拔牙前垂直距离记录更为接近。无牙颌患者,垂直距离越大,最大咬合力就越大,正常咬合垂直距离,不是最大咬合力产生区域。随着垂直距离逐渐增加,咬肌活动显著下降,颞肌前束肌电活动没有咬肌明显。
四创见与创新
与国内研究同步,创新性为在拔牙前的记录指导下研究了垂直距离与肌电的关系。尽量利用拔牙前的垂直记录来恢复患者的垂直距离,并配以发音法进行检测,以保证确定的垂直距离的准确,以免影响肌肉的肌电活动,同时尽可能恢复患者的咀嚼效能
五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本课题研究应用发音方法确定的垂直距离与息止颌位法确定的垂直距离与利用拔牙前记录确定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垂直距离与咀嚼肌肌电的关系,同时对咀嚼效能的影响也就是其中之一最大咬合力的变化。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尽量利用拔牙前的垂直记录来恢复患者的垂直距离,并配以发音法进行检测,以保证确定的垂直距离的准确,以免影响肌肉的肌电活动,这样可以尽可能恢复患者的咀嚼效能,使佩戴全口义齿的患者具有更好的舒适性。节约患者的时间成本,促进经济效益,具有难以估量的经济、社会效益。
六历年获奖情况
课题负责人:2016年黑龙江省卫生厅新技术一等奖
课题第二负责人:2014年黑龙江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2年黑龙江省卫生厅新技术二等奖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医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