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本研究通过一年半时间完了90余例喉癌患者及90余例对照组人群外周血血浆标本采集工作,并且记录喉癌患者病理及临床分期。对喉癌患者的凝血象中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和D-二聚体(D-dimer)含量,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计数(PLT)进行回顾分析,喉癌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和D-二聚体(D-dimer)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并应用ELISA试剂盒对蛋白C抗凝系统相关因子如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凝血酶-血栓调节蛋白复合物(T-TM)以及活化蛋白C(activatory protein C,APC)的血浆含量进行检测,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凝血功能异常及血浆抗凝因子表达量与喉癌临床病理分期的相关性。血浆蛋白C抗凝系统相关因子包括TM、T-TM及APC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增高(P<0.05)。
三. 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成果的创新性及先进性
喉癌患者可能存在着潜在的凝血异常,PT、APTT显著缩短,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并存在纤溶亢进,而作为一种代偿性的抗凝反应,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增高,以补偿凝血功能的不足。同时,喉癌患者血浆蛋C抗凝系统明显激活,TM、T-TM及APC的血浆含量明显升高并与喉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凝血功能异常和血浆抗凝因子表达量的上调可能预示喉癌预后不良。蛋白C抗凝系统相关因子的血浆含量检测可能成为临床预测喉癌预后的重要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喉癌患者是否存在蛋白C抗凝系统的激活,其血浆TM 、T-TM、APC含量是否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相关,国内外未见报道。通过对其不断的深入研究,通过抗凝药物调控蛋白C系统,或许能在临床中对喉癌的治疗发挥巨大作用。
从理论上讲,针对恶性肿瘤患者使用抗凝血剂不仅对预防血栓形成有重要作用,还可控制肿瘤的侵袭转移,改善预后,减少复发。因此,抗凝血剂有可能成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应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抗凝剂如华法林治疗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的前瞻性研究已有报道。喉鳞状细胞癌作为为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若能利用抗凝剂干预调整肿瘤侵袭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从而抑制肿瘤的侵袭转移,或可成为喉癌治疗的新的辅助手段。
本研究通过对喉癌患者及健康人群进行对照比较分析,初步揭示凝血异常和血浆抗凝因子含量改变与喉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相关性,希望对喉癌及其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为抗凝剂干预治疗、改善预后提供理论参考。
若能利用抗凝剂干预调整肿瘤侵袭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从而抑制肿瘤的侵袭转移,或可成为喉癌治疗的新的辅助手段。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医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