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全世界流行的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感染后可引起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损害。近年来,梅毒发病率呈急剧上升趋势,危害人类健康并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梅毒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梅毒螺旋体的实验室检查可分为两大类:一、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实验,二、梅毒螺旋体的直接检查,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低。既往,临床上梅毒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血清学检査或梅毒螺旋体的直接检测,易被漏诊或误诊。目前梅毒的诊断存在以下几方面难点:1、早期诊断:一期梅毒的主要症状为硬下疳,在硬下疳的初期,大部分病人的梅毒血清反应呈阴性,而梅毒的治疗强调应早期治疗。2、鉴别诊断:二期梅毒的皮损可类似多种皮肤病,所以梅毒长期以来被称为“万能模仿者”。各期梅毒的病理表现不一,往往缺乏典型的病理表现,给临床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易发生误诊。至今对梅毒的免疫学机制还了解不多。在大多数感染性疾病中,随着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的增强,临床症状消退。而梅毒则不同,临床症状的发展与抗体的产生相平行。早期梅毒中所产生的抗螺旋体抗体与心磷脂抗体无保护性免疫力。梅毒需及时及早治疗,治疗需规范而足量。早期梅毒未经治疗者25%有严重损害发生,而接受不适当治疗者则为35%-40%。在部分正规足量治疗的患者中可出现梅毒血清固定的现象。有文献报道梅毒血清固定与梅毒分期有关,其中潜伏梅毒患者(包括早期和晚期潜伏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生率最高(40.5%),二期梅毒次之(17.5%),一期梅毒发生血清固定的最少(3.8%)。血清固定者约35%可出现病情复发。故梅毒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尤为重要而困难。本研究中对临床确诊梅毒患者检查梅毒螺旋体阳性表达情况:20例临床确诊梅毒患者活检蜡块标本,用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的梅毒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阳性率100%。高倍镜下可清晰看到长约5-15nm、棕色的弧形或螺旋状的梅毒螺旋体。各期梅毒患者标本中梅毒螺旋体的表达:1、一期梅毒硬下疳标本的梅毒螺旋体免疫组化染色均阳性;2、二期梅毒27例,梅毒螺旋体免疫组化染色均阳性,标本中阳性表达程度分别为14例3+;10例2+;3、梅毒患者皮肤无明显皮疹,但累及皮肤外脏器及组织时,梅毒螺旋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可明确诊断。4、梅毒螺旋体免疫组化染色在判断梅毒治疗的疗效方面的作用:银屑病样皮疹患者治疗前活检标本中梅毒螺旋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血清学检查:TP阳性,RPR1:32,治疗后皮疹标本中梅毒螺旋体免疫组化染色阴性,血清学检查:TP阳性,RPR1:8;5、在易误诊梅毒的确切诊断中的应用,梅毒螺旋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可使易误诊梅毒明确诊断。本研究中,回顾性检测已确诊20例一期、二期梅毒的阳性率均为100%,检测门诊及住院患者36例,阳性率为100%,其中1例为二期梅毒患者治疗后标本为阴性,病理诊断符合银屑病病理表现,经外用药物等治疗,皮疹明显消退。另外一例治疗故其阳性诊断符合率、阴性诊断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达到100%。文献报道,应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免疫组化法检测螺旋体诊断梅毒,一期、二期、三期梅毒阳性率分别为67%、55%、13%;阳性预测值均为1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81%、90%。提示用梅毒螺旋体为特异抗体的免疫组化法检测病损组织中梅毒螺旋体的方法特异性很强。各期梅毒患者包括窗口期疑似患者的螺旋体免疫组化法染色阳性,且早期梅毒患者皮损中螺旋体数量较多,提示该方法敏感性很高,体现了该方法在诊断早期梅毒中的优势。临床上常用梅毒血清学试验协助梅毒诊断,这样对于早期梅毒的诊断有一定局限性,因为人体对外来病原体产生免疫有一定的时滞,故梅毒血清试验在早期梅毒患者中可以是阴性,提高了血清学试验阴性患者的诊断难度。1.主要研究内容(1)皮肤科已临床确诊的各期梅毒患者梅毒螺旋体阳性率。(2)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临床疑似一期梅毒病理活检标本中梅毒螺旋体阳性率。(3)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期梅毒患者不典型皮损及对病理提示可疑梅毒的病理活检标本中梅毒螺旋体阳性率。(4)血清学呈阳性的梅毒患者内脏损害的病理活检标本中免疫组化法检测梅毒螺旋体表达情况。(5)镜下观察各期梅毒的梅毒螺旋体数量及在病变组织中的分布特点。(6)驱梅治疗后的患者皮损的梅毒螺旋体检测。2.创新点。(1)采用梅毒螺旋体为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组化法直接检测梅毒螺旋体,可同时提高梅毒螺旋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2)一期梅毒患者在血清学检查呈阴性时,皮损活检标本的免疫组化法检测梅毒螺旋体可早期诊断。(3)梅毒患者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梅毒螺旋体,可明确不典型皮损及内脏损害的病因,从而确切诊断。(4)通过对驱梅治疗后的患者皮损的梅毒螺旋体检测,为判断梅毒治疗的疗效提供新的标准。(5)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期梅毒的梅毒螺旋体数量及在病变组织中的分布特点,探讨免疫组化法检测梅毒螺旋体在梅毒的分期、疗效评估及判断病人预后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梅毒的发病机制,免疫学机制及治疗方法打下基础。 在我国,梅毒发病率逐年增高。梅毒的万能模拟表现使临床医生经常出现漏诊和误诊。采用梅毒螺旋体为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组化法直接检测梅毒螺旋体,可同时提高梅毒螺旋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临床对梅毒的诊断水平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梅毒发病率逐年增高。梅毒的万能模拟表现使临床医生经常出现漏诊和误诊。采用梅毒螺旋体为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组化法直接检测梅毒螺旋体,可同时提高梅毒螺旋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临床对梅毒的诊断水平有重要意义。以下是梅毒螺旋体免疫组化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是传统血清学诊断不能达到:①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免疫组化法检测螺旋体可以协助诊断早期梅毒,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可以见到一期梅毒硬下疳的皮损中大量的梅毒螺旋体,从而在患者梅毒血清反应呈阴性时做到早期诊断,到达早期治疗的目的。② 梅毒螺旋体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诊断少见部位梅毒,不典型梅毒,从而达到确切诊断。③ 对梅毒患者系统损害标本中梅毒螺旋体的定位检测,可明确内脏损害和累及其他组织的病因从而明确诊断。④ 对易误诊梅毒患者,可根据成熟的浆细胞结合临床表现提示梅毒感染,病结合梅毒螺旋体免疫组化染色可做出正确诊断。⑤ 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期梅毒的梅毒螺旋体数量及在病变组织中的分布特点,为探讨免疫组化法检测梅毒螺旋体在梅毒的分期及梅毒的发病机制,免疫学机制及治疗方法打下基础。总之,随着梅毒患者的逐年增多,累及皮肤以外的系统患者会越来越多,梅毒螺旋体免疫组化检测在晚期梅毒的系统性损害诊断中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医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