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糖尿病是一组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而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群及人口老龄化速度的递增,全世界的糖尿病发病率及患病率逐渐升高,目前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2015-2017年)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达到11.2%,居世界第一位,不仅危害健康,而且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非常沉重负担。因此,如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管理,改善血糖、体重、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控制,提高疾病管理的相关行为,促进血糖等代谢控制的达标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每个糖尿病管理团队考虑的重要课题。根据国家慢病管理政策,遵照指南设计的糖尿病慢病管理方案,已将院内糖尿病患者逐渐转到门诊管理,完善门诊患者的管理至关重要。本课题申报人认为,在门诊建立一个自动化、信息化的血糖检测和血糖管理的工作模式,使用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 IGSM )和临床智能血糖仪( GLUPDA )对门诊患者进行检测,并配备国家级教育资质的专科护士为患者建立电子档案,收集相关检查(体重指数、血压、心电、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资料,健康指导,定期通过多种形式随访。通过信息化的管理,使患者提高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血糖控制达标率,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改善生存质量。
门诊糖尿病患者通过信息化管理,能改善血糖、体重、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控制,提高疾病管理的相关行为,促进血糖等代谢控制的达标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目前国际上对糖尿病患者信息化管理的关注越来越强,而在多个发达国家及地区已发展多年并日趋成熟。其具有时效性、针对性、个体化,以病人的需求为导向,能根据病人的实际疾病控制状况进行目的性、针对性的教育,能做到有的放矢的管理,明显改善患者的糖代谢和自我管理能力。国外糖尿病的诊疗模式为大门诊小病房,已门诊诊疗为主。而在我国仍已病房为主,门诊管理不够精细。现国内只有四家医院(黑龙江省医院、木渎医院、新疆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沧州中心医院)正在使用中,省内仅有课题申请人所在医院一家。 本课题基于的系统将能实现多种客户端接入和多医院接入,将医院、社区慢病管理数据系统、患者个人电脑集到一起,实现资源设备及医患的有机整合,利于实现服务病人、服务社会的宗旨。因此,该系统和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IGSM)作为临床信息系统(HIS)的一个子系统刚刚推向市场,它将患者的血糖信息化管理和床旁血糖检测终端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实现了血糖数据检测、数据传输、数据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改进了住院患者监测血糖和血糖数据管理的流程,提高了临床诊疗的效率。院内血糖信息化管理已应用于课题申报人所在医院,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但门诊血糖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在国内还没有先例。本课题通过门诊血糖信息化管理,形成一个高效的数据管理模式,帮助护士真正做到对糖尿病患者长期有效的跟踪及个体化糖尿病教育服务,大大提高患者院外血糖监测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血糖控制达标率,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改善生存质量。 黑龙江省医院内分泌科于2016年开始使用信息化血糖的管理方式,通过各系统的熟练应用,提高了血糖数据准确率和血糖控制达标率。医生实时获取血糖数据,全面掌握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缩短患者的控糖时间,缩短住院日,降低了患者的经济压力;护士只需准确测量,不必进行手工记录,即降低了护理文书出错率,又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此项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获得很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医院(黑龙江省中日友谊医院、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黑龙江省医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