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蓝靛果组培微插育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18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8745815006
  • 单位名称或姓名:于海鸥
  • 产业领域:高端装备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 项目来源于2020年伊春市科技计划项目“蓝靛果组培微插育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T2020-2)” 项目围绕伊春市区域优势和资源特色,从推进林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发展林下经济的角度出发,进行适宜我国国情的蓝靛果组培微插苗木标准化繁育技术研究,以机械采收配套种植农艺技术代替手工采收蓝靛果,研制出蓝靛果机械采收定向栽培农艺技术,从而解决蓝靛果苗木繁育新技术推广应用、高效、丰产栽培等实际问题, ②研究目的与意义 项目的研究可以解决大规模的浆果资源育苗栽培过程中一系列的生产技术难题。可有效的提高我市蓝靛果育苗技术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进蓝靛果栽培水平的提高,扩大东北寒地浆果资源的应用范围与应用领域。使蓝靛果资源的开发利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项目以示范推广公司自主研发的蓝靛果忍冬组培微插育苗技术带动种植业、采集业、加工业的发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技术优势,形成伊春市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对延长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安置了大量的林区下岗职工,使林区就业率不断提高。是加快林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促进林区经济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探索出新思路。 ③主要论点与论据 研制出优质蓝靛果组培苗的产业化技术。对自主研发的“蓝靛果组培苗木微插育苗标准技术”的各项技术参数和公司现有的组培设施、育苗繁育设施、育苗基地、示范栽培基地设备、设施状况等进行资源整合,提出蓝靛果组培苗木示范生产基地的整合改造实施方案。增添部分育苗设施和检测仪器并进行组装、集成配套,建成育苗示范生产基地。在示范生产基地上对蓝靛果组培苗木微插快繁技术进行放大实验,完成产业化工艺路线的中试生产及规模化生产条件下生产技术,完善工艺参数和质量指标,最终提出蓝靛果组培苗木产业化生产技术。 研制出蓝靛果机械采收配套农艺技术栽培技术。针对蓝靛果栽培不规范直接影响结果盛期产量与采收难问题,基于机械要求和具体地块实际情况,并根据品种生长特性,设计出最佳株行距;同时研究采收田间水、肥管理、除草松土、塑型修剪技术、病虫害防治等配套农艺技术;引进国外采收机械,进行熟化、分析,研究蓝靛果的熟果、青果的抗拉力、抗剪力及果柄着生力,测定采收作业最佳运行速度及机械采收效率,测定果实采收破损率等质量指标,为采收机械设备标准化作业提供工艺参数,并不断改进完善工艺提高采收效率,提出机械采收配套农艺栽培管理产业化技术。 ④创见与创新 研制出优质蓝靛果组培苗的产业化技术,将组培苗试管内单株增壮、诱导生根与瓶外驯化炼苗、移植程序统一起来进行微体扦插,减少组织培养环节,简化操作程序,节约了培养空间,繁殖系数达到25以上,生根率达到90.4%,保存率达到85.7%,大幅度摊薄了蓝靛果组培试管苗培育成本;研制出蓝靛果机械采收及配套农艺栽培技术,引进小浆果采收机械设备,熟化工艺流程,配套农艺技术栽培管理,果实采净率达80%以上,果实采收破损率不超过10%,机械采收与人工采收成本费用之比为1:13,比人工采收增收474.50元/亩,避免了人工采收不及时落果的损失。 ⑤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项目技术已成熟应用于我省及全国适合栽培蓝靛果地区组培苗木培育及蓝靛果机械采收种植栽培示范推广。目前在黑龙江伊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年产蓝靛果100万株苗木能力育苗面积50亩的生产示范基地1个,机械采收及配套农艺技术示范栽培基地107亩,推广种植3021亩;伊春广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应用该技术成果培育蓝靛果苗木46.2万株;伊春市伊蓝农科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应用该技术种植蓝靛果643亩。 课题对于蓝靛果组培微插育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仅做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阶段性的结果。但是由于受研究时间、研究经费、实施条件和研究水平的限制,尚未进入更深层次的分析研究。公司将加大科技投入,强化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配足技术力量,将双方优势互补,构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和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使“蓝靛果组培微插育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的研究成果更加完善并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伊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