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针康法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4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0451)87094230
  • 单位名称或姓名:张淼
  • 产业领域:高端装备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病越来越受到大家重视,其中各种痴呆病症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因为它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给家人及社会带来不便。现实中,当患者被诊断为痴呆时,常常已经错过了重要的干预治疗阶段,所以痴呆这一概念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了。Haehinski在1993年时提出了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 ,VCIND)的概念,VCIND被认为是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的早期阶段,46﹪的VCIND患者在五年后进展为VD。VCIND是痴呆的前期阶段,其发病率高、相对可干预性等特点决定了VCIND治疗的重要意义。 目前,尚未发现治疗VCIND有确切疗效的药物,药物干预主要是针对各种危险因素为主。在我国,针灸在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康复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头针治疗更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针灸治疗认知功能损害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项目采用头穴丛刺结合认知功能训练对VCIND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是针灸专家于致顺教授头针系列研究的总结和深化,在多年大量临床试验和科研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于氏"针场"假说和头部腧穴分区法--七区划分法。临床实践证明,于氏头穴丛刺对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治疗效果,VCIND与血管性痴呆都属于脑源性疾病,VCIND是血管性痴呆的前期阶段,两者在治病因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上都非常接近,所以在理论上于氏头穴丛刺对VCIND是有疗效的,且具有副作用小、操作方便、取穴简便的特点。VCIND是一个较新较细化的概念,理论上没有统一(包括诊断标准、筛查指标、理化指标等)分类标准,而且在临床治疗方面没有确切有效的方法;所以对于研究者来说这是一个全新且待开发的领域,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理论意义。我们临床采用头穴丛刺结合认知功能训练治疗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取得了一定疗效,为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影响,本研究运用头穴丛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进行治疗,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社会功能问卷(FAQ)评定指标,评定针康法治疗VCIND的疗效,将针刺与认知功能康复疗法进行优化组合,把握最佳治疗时机,最大限度降低其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减轻家庭及社会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临床治疗提供广阔的思路和可靠的理论依据,将VCIND治疗的研究推向新高度。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