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1、课题来源与背景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量逐渐增加,重载、超载交通已成为普遍现象。在交通荷载、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车辙病害是黑龙江省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典型病害之一。为解决当前黑龙江省高速公路车辙问题,有必要研究设计一种成本低,高温稳定性强,适应黑龙江省寒区应用的高强沥青路面。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1) 通过掺加岩沥青形成稳定的岩沥青-胶浆界面替代原矿粉-胶浆界面从而提高沥青胶浆路用性能;
(2)设计的BRA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60℃动稳定度大于6000次/mm,70℃动稳定度大于4000次/mm;50℃劈裂强度>0.35Mpa,60℃劈裂强度>0.2Mpa;50℃、10Hz条件下动态模量>1000 Mpa;
(3)针对寒区高速公路结构层设计特点,根据有限元力学分析,高强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设计为11cm时能够有效的降低车辙变形的发生。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提出了高灰分岩沥青改善沥青性能的评价方法和指标。
(2) 针对岩沥青特点,提出了适用于寒冷地区的高灰分岩沥青高强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与性能评价指标。
(3) 针对寒区高速公路的气候交通量特征,提出基于高灰分岩沥青的高强沥青路面结构组合,并在寒区加以应用。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1)通过车辙模型的预估,采用岩沥青高强路面其车辙发生时间相比一般路面车辙发生时间(约6-7年)延长一倍以上的时间,在沥青路面寿命周期内减少因车辙病害造成的大中修,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2)本项目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补充解决寒区道路车辙病害发生的技术手段。
(3)本项目研究成果对于黑龙江省沥青路面结构层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及改善作用。
5、应用情况
通过本课题的系统研究,相关成果在我国寒冷地区的高速公路中得以应用,以北安至富裕高速公路作为本课题成果的应用工程,并进行跟踪、调查分析,以检验成果,通过一年的跟踪观测应用情况显示,路面整体状况良好。
6、存在问题
(1)进一步评价岩沥青路面的耐久性,研究路面长期使用性能演变规律。
(2)建议增加双层结构的岩沥青混合料试验段施工,对其应用效果进行长期观测。
7、历年获奖情况:无。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江苏中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