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大豆新品种黑科57号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4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3845677276
  • 单位名称或姓名:贾鸿昌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1研究背景 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的主要产区。该地区无霜期短,适宜种植的大豆品种属于早熟、极早熟和超早熟类型。其中超早熟类型品种适宜在第六积温带种植,该生态类型区域是较稳定的大豆产区,但超早熟品种更新进度较慢,新品种对大豆产量提升的促进作用不大。另外,该部分区域的大豆栽培技术较落后,技术到位率不高都是限制这些区域大豆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所以,选育适宜该地区种植超早熟的大豆品种,优化栽培技术是提高当地大豆产量亟需解决的问题。 我省北部的一些大豆育种单位选育了一批超早熟大豆品种,一些品种在上产中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成为第六积温带的主栽品种,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这些品种多数已经推广应用多年,多因为没有系统的繁育、推广体系,种子质量得不到保障,品种产量潜力优势没有得到发挥。另外,我省第六积温带的土地多为半山区,土地零散,南北纬度跨度较大,实际生产中缺乏与品种配套的栽培技术。所以,选育超早熟大豆品种,优化栽培技术,对提升当地大豆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开展早熟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培育,培育出超早熟、优质、高产、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大豆新品种,集成、优化与之配套的高产机械化农艺技术,形成栽培技术规程,为我省北部大豆生产提供优异品种支撑。 3研究内容 (1)国内外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 收集大豆种质资源,构建大豆性状鉴定平台,筛选出一批满足大豆育种需求的优异大豆种质资源做亲本,创制一批重点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育种材料。 (2)超早熟优质大豆新种质创新 筛选优异种质资源,拓宽遗传基础,通过复交、回交和轮回选择等多种组配方式配制组合,利用常规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等多种育种技术手段,培育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的大豆创新新种质。 (3)早熟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培育 针对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大豆主产区需求,以早熟高产优质抗逆广适应性为育种目标,利用常规育种、诱变育种及现代分子设计育种技术为手段,选育出适合北部高寒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广适应性大豆新品种及特用专用大豆新品种。 (4)组装集成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模式 结合创新品种特征特性,对其配套栽培技术进行组装集成,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开展高产技术攻关,良种与良法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形成具有北部高寒区域特点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 4主要创新点 (1)发挥地缘优势,引进种质并有利用价值的种质资源,为选育出具有突破性的品种提供优异种质资源。 (2)为生产培育一批面向消费市场需求,丰产性好、突破性强、食用性优良的大豆新品种,满足我省大豆多元化生产的需求,推进优质育种进程,为打造大豆优势产区和提升大豆市场竞争力提供科技支撑。 5主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预期选育超早熟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3-5个,重点提高大豆单产水平、大豆品质和综合抗性,可满足我省乃至我国食用大豆市场的多元化需求;通过开展优异资源利用、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等创新性研究,创制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新种质,并带动我国大豆育种的快速发展;通过进行新品种大面积示范推广,具有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促进我省大豆单产水平的提升,提高我省大豆产业市场竞争力,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对保障我国食用大豆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6历年获奖情况 无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