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1研究背景
近年来,受比较效益的影响,大豆种植的重心逐渐北移,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成为大豆的主要产区。该地区无霜期短,适宜种植的大豆品种属于早熟、极早熟和超早熟类型。其中早熟类型品种适宜区是面积最大的区域,该生态类型区域是较稳定的大豆产区,大豆品种产量较高,但品质普遍较差,直接影响大豆种植收益。目前国产大豆主要用来食用,对蛋白含量要求较高,所以,选育适宜该地区种植早熟高蛋白大豆品种,填补市场空白,是提升大豆种植效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省北部的一些大豆育种单位选育了一批早熟大豆品种, 在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这些品种多因为蛋白含量较低,不符合市场要求,逐渐退出市场。另外,我省第四积温带机械化程度高,实际生产中技术到位率不高,也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所以,选育早熟优质大豆品种,优化栽培技术,对提升当地大豆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目的与意义
主要针对油脂和蛋白消费需求刚性增长与供给量偏紧、耕地资源受限硬约束的矛盾,以大豆丰产提质、机械化生产节本增效、加工提能与增值利用为目标,在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开展早熟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培育,培育出早熟、优质、高产、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大豆新品种,研究、集成、优化与之配套的高产机械化农艺技术,形成栽培技术规程,在主产区进行试验、示范与推广,提高大豆的种植效益,扩大大豆面积,提高我国的大豆自给率,保障我国食用大豆的供给安全。
3主要研究内容
(1)国内外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
从国内外收集大豆种质资源,构建大豆性状鉴定平台,开展大豆关键性状精准鉴定,筛选出一批满足大豆育种需求的优异大豆种质资源做亲本,创制一批重点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育种材料。
(2)早熟优质高产大豆新种质创新
筛选优异种质资源,拓宽遗传基础,通过复交、回交和轮回选择等多种组配方式配制组合,利用常规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等多种育种技术手段,培育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的大豆创新新种质。
(3)早熟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培育
针对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大豆主产区需求,以早熟高产优质抗逆广适应性为育种目标,利用常规育种、诱变育种及现代分子设计育种技术为手段,选育出适合北部高寒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广适应性大豆新品种及特用专用大豆新品种。切实提升我省大豆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满足我省对优质食用大豆的需求,确保植物蛋白的安全供给。
(4)建立大豆示范基地
结合大豆主产区生产需求,研究优化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开展新品种及配套新技术展示、示范和推广,并进行大面积高产创建。
(5)组装集成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模式
结合创新品种特征特性,对其配套栽培技术进行组装集成,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开展高产技术攻关,良种与良法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形成具有北部高寒区域特点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
4主要创新点
(1)通过国内外大豆资源的鉴定评价与充分利用,创制一批具有特异性状并有利用价值的种质资源,为选育出具有突破性的品种提供优异种质资源。
(2)为生产培育一批面向消费市场需求,丰产性好、突破性强、食用性优良的大豆新品种,满足我省大豆多元化生产的需求,推进优质育种进程,为打造大豆优势产区和提升大豆市场竞争力提供科技支撑。
5主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预期选育早熟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3-5个,重点提高大豆单产水平、大豆品质和综合抗性,可满足我省乃至我国食用大豆市场的多元化需求;通过开展优异资源利用、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等创新性研究,创制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新种质,并带动我国大豆育种的快速发展;通过进行新品种大面积示范推广,具有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促进我省大豆单产水平的提升,提高我省大豆产业市场竞争力,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对保障我国食用大豆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6历年获奖情况
序号 获奖名称 获奖等级 获奖年份
1 超早熟丰产优质抗逆广适应性大豆新品种黑河49号 省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4
2 超早熟丰产优质抗逆广适应性大豆新品种黑河41号 省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1
3 超早熟高产高油抗病大豆新品种黑河40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2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