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蔓越橘引种选育技术研究项目为2013年申请黑龙江省财政厅申请立项,2014年1月正式实施,课题项目经费5万元,计划实施年限为两年。至2015年12月,课题已完成计划任务书中规定的全部研究内容,按照计划任务书规定申请组织验收,并于2020年11月通过鉴定。蔓越橘(Vacinium macrocarpon,cranberry)又称蔓越莓、酸果蔓,是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spp)植物我国对蔓越橘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我国野生蔓越橘在大兴安岭地区分布较广,小兴安岭有零星分布,而市场上的蔓越橘有95%用于加工,包括蔓越橘果汁饮料、蔓越橘酒、蔓越橘饼干等,只有5%用于鲜食。属鲜食食品及食品加工行业。1、分别引进斯坦科维奇、豪斯、麦克法林和西尔斯4个蔓越橘新品种,并在小兴安岭伊春林区进行造林试验,建立试验样地0.7亩。2、完成了各品种造林后的物候期观测工作。3、完成了各品种在高寒林区的抗寒性评价、无性系繁育及遗传变异分析工作。通过对本次课题组所引进的4个蔓越橘品种的抗寒性、生长性状、遗传变异性等综合指标判断,“西尔斯”品种为此次引进各品种中性状最为优良,其次是“麦克法林”品种,此品种产量较高,果实较大,但抗逆性表现稍差于“西尔斯”品种。所以“西尔斯”品种推荐可以在包括小兴安岭在内的东北大部分地区引种栽培。另外,在本次试验中“麦克法林”品种遗传变异系数明显高于其它品种,表明这一品种具有更为活跃的遗传性状,在接下来的遗传育种工作中选育空间更广,更有可能选育出优良新品种。一、经济效益。越橘属植物以其独特的特点备受国内外市场欢迎,具有很强的竞争实力。因此,大力发展蔓越橘生产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带动整个黑龙江省果品业的发展,目前全球人工种植越橘面积在4万余以上,我国起步较晚,面积在1万余亩,截止2010年中,黑龙江省累计种植蔓越橘莓约6000余亩。蔓越橘一般亩产1500-2000 kg左右。如按国际市场4.0美元/kg,每年全省产值约为5千万美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二、社会效益。随着资源环境的不断恶化和森林资源的急剧减少,林业产业结构也面临着新的调整,果树种植业是一项占地少、效益高的优质产业,与其他林业产业比较,大力发展果树种植业可实现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林业职工收入增加。水果加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整个生产过程需要大量劳动力为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服务。大力发展水果产业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在安置转移大批林业剩余劳动力方面作用突出。发展蔓越橘果树产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果树产业作为一个产业体系,水果产业的大力发展,可以带动如水果的包装、运输、肥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大力发展蔓越橘水果产业,使蔓越橘产业成为调整林业经济结构、增加林业职工收入、解决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三、环境分析。蔓越橘的引种栽培对保持伊春林区的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具有重大的作用。项目实施后,通过对所选择的适合伊春林区进行栽培的蔓越橘品种进行高效管理,不但可以提高生产率和品质,还可以保持和丰富当地的植物种类,提高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维持当地的生态平衡具有重大的意义,生态效益明显。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伊春分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