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irtton)又名苏子、荏子、赤苏、白苏、灰苏、青苏、苏麻等,系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药食兼用经济作物,有一属紫苏属5变种:即紫苏、白苏(即荏)、野紫苏、回回苏和鸡冠苏等,紫苏籽、紫苏叶和紫苏茎是被我国第一部中药经典《神农本草经》收载的重点药物,有数千年药用历史。紫苏籽、紫苏叶也是2002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87种药食同源植物之一。农业方面。我国已报导的紫苏品种有中北大学培育出的“晋紫苏1号”油用品种,四川农业大学培育出“川紫苏1号”油用品种。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2016年培育出了油、叶兼用型“龙紫苏1号”品种。我国紫苏色素品种培育还是空白。紫苏栽培方面,我国种植技术粗放,紫苏种子、叶片单产较韩国和日本还具有一定差距。
花色素提取方面。提取介质的选择、提取条件是紫苏天然色素提取的重要环节。应用最少的辅助物,并以目标产物的最小退化或改变达到最大的色素提取量,是紫苏天然色素提取的关键技术。已有的报道中甲醇、丙酮、盐酸、三氟乙酸等都能用来提取花色素苷,但由于残留溶剂潜在的毒性,提取物对于消费者并不安全。如丙酮需要三氯甲烷将其除去,该方法不仅有爆炸的危险,也对健康有害。甲醇由于其自身的毒性也不适宜用于食物。目前,紫苏色素通常是采用水提法和酸化乙醇法提取,其中水提法由于提取时间较长、提取不完全、提取杂质较多等缺点较少应用。而酸化乙醇法应用较为广泛,以青梅酒为提取剂,研究料液比、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对紫苏色素提取的影响,其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5、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3 h,在此条件下的花色素溶液吸光度为3.96,同时发现加入柠檬酸和避光有利于紫苏色素在青梅酒中的稳定性。以乙醇溶液为提取剂,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紫苏花色素提取率的影响,乙醇的体积分数对花色素的提取率影响最为显著,其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 50%,提取时间120 min,提取温度50 ℃,料液比 1:30,文献报道在此条件下紫苏色素提取得率为5.6%。另有文献报道,水、酸化水、乙醇的水溶液、酸化水和乙醇的混合物4种提取剂对新鲜紫苏叶花色素提取的影响,在以酸化水和乙醇的混合物为提取剂,紫苏花色素苷的提取效果最好,其中提取剂中三者体积比为乙酸:乙醇:水=6:40:54,提取时间为6 h,在此条件下所得花色素苷质量浓度为175.0 mg/L,色度为54.03,色调角为26.63 度。花色素提纯方面。大孔树脂精制天然色素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方法,能够起到脱醇、除杂及浓缩的同时不会引起色素成分的变化并能反复利用,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精制方法。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