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1课题来源与背景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在我国谷物生产中,玉米的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居第3位,总产、单产仅次于水稻居第二位。由此可见,玉米的高产潜力对我国的粮食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玉米种植面积难以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满足需求的关键所在。因此,继续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并改良玉米的商品品质,仍然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课题。
玉米育种“重在组配、难在选系”。本项目在研究了杂优模式及对优良自交系鉴定分析基础上,广泛筛选,引入种质资源,拓宽遗传基础,改进育种方法,利用现代先进的鉴定方法和分析手段创造新品种,在选择自交系过程中,加大密度与接种鉴定相结合,异地选择与生态选择相结合,提高选种效果,南繁和北育相结合,加快选系速度。以选育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自交系。
2研究目的及意义
选育高产、多抗、优质的自交系是杂交种选育成败的关键,也是玉米育种工作的重点。在长期的实践中,玉米育种工作者都有这样的共识。因此,针对我省二积温带玉米种质资源匮乏,缺少优良骨干自交系,进而难育出高产优质广适突破性杂交种的问题,开展了玉米种质资源的创新,优良自交系的选育工作。旨在选育出我省第二积温带优良骨干自交系。进而配出突破性杂交种。
对新选的自交系与常用的骨干自交系进行配合力研究,旨在测定新选自交系和常用骨干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对常用自交系的各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的同时,还可以筛选出优良的杂交组合,指导玉米杂交种的组配,也为进一步实施循环育种策略,实现对现有种质资源的拓宽与改良,创新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3主要论点与论据
针对黑龙江省东部三积温带玉米单产水平低,抗病性差,适应性不强,品种单一的问题,制定以高产稳产,优质抗病为育种目标,广泛筛选,引入种质资源,拓宽遗传基础,改进育种方法,利用现代先进的鉴定方法和分析手段创造新品种,在品种选择过程中,加大密度与接种鉴定相结合,异地选择与生态选择相结合,提高选种效果,南繁和北育相结合,加快育种速度。对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进行玉米种质资源的调查得出,第二积温带玉米种质资源匮乏,缺少优良骨干自交系,进而难育出高产优质广适突破性杂交种。
4创见与创新
1、充分挖掘和聚合高产稳产广适抗逆优良特性,形成了北方地方种质特色的新型种质和杂优新类群。
2、针对我省第二积温带玉米种质资源匮乏,缺少优良骨干自交系,进而难育出高产优质广适突破性杂交种的情况,选育出我省第二积温带优良骨干自交系合选18。作为一个新的种质,合选18已经被多家育种单位利用,选择出多份育种材料,并组配出多个组合参见各级试验。
5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合选18自交系的育成,对黑龙江省玉米育种和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其组配选育的杂交种合玉23号的选育与推广,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给农户带来巨大的效益,提高了我省玉米商品粮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竟争力。该品种以其优良的综合性状,较强的适应性,迅速在适宜区内推开,已成为第二积温带主栽品种。据省种子管理局统计,2013-2015年的种植面积三年累计推广258万亩,增产商品玉米24120.4万公斤,增加经济效益48240.8万元。其中,父本合选18和母本合选19各占经济效益的50%,为24120.4万元。
作为一个新的种质,合选18抗病、抗逆性强,是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优良骨干自交系,为玉米育种提供了新种质资源,该种质后代表现遗传基础好,配合力高,优良性状遗传力强。合选18已经被多家育种单位利用,选择出多份育种材料,并组配出多个组合参见各级试验。目前,项目还需要继续加大推广力度。
6历年获奖情况
1、高产优质抗病玉米新品种合玉23的选育及推广,2015年获佳木斯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高产优质抗病玉米新品种合玉23的选育及推广,2015年获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三等奖。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