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1课题来源与背景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在我国谷物生产中,玉米的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居第3位,总产、单产仅次于水稻居第二位[6]。由此可见,玉米的高产潜力对我国的粮食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玉米的商品品质诸如收获时的含水量、籽粒色泽、净度、均匀度、容重等,与发达国家也有不小的差距。随着我国加入WTO,对玉米的需求将会大幅增长,在玉米种植面积难以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满足需求的关键所在。因此,继续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并改良玉米的商品品质,仍然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课题
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选育高产、多抗、优质的自交系是杂交种选育成败的关键,也是玉米育种工作的重点。 在长期的实践中,玉米育种工作者都有这样的共识。因此,针对我省二积温带玉米种质资源匮乏,缺少优良骨干自交系,进而难育出高产优质广适突破性杂交种的问题,开展了玉米种质资源的创新,优良自交系的选育工作。对新选的自交系与常用的骨干自交系进行配合力研究,旨在测定新选自交系和常用骨干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对常用自交系的各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的同时,还可以筛选出优良的杂交组合,指导玉米杂交种的组配,也为进一步实施循环育种策略,实现对现有种质资源的拓宽与改良,创新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3主要论点与论据
针对黑龙江省东部三积温带玉米单产水平低,抗病性差,适应性不强,品种单一的问题,制定以高产稳产,优质抗病为育种目标,广泛筛选,引入种质资源,拓宽遗传基础,改进育种方法,利用现代先进的鉴定方法和分析手段创造新品种,南繁和北育相结合,加快育种速度。在品种试验过程中,采用所内鉴定与多点鉴定相结合,提高鉴定效果,利用合选19作为亲本成功选育出高产稳产抗病适应性广的玉米新杂交种合玉23号
4、创见与迎新
4.1聚合了国内两大杂优类群塘四平头与旅大红骨的优异基因,形成了国内种质特色的一种新类型。
4.2针对我省第二积温带玉米种质资源匮乏,缺少优良骨干自交系,进而难育出高产优质广适突破性杂交种的情况,选育出我省第二积温带优良骨干自交系合选19。
5、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5.1经济效益
通过优质、抗病、高产玉米新品种合玉23的选育与推广,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给农户带来巨大的效益。该品种以其优良的综合性状,较强的适应性,迅速在适宜区内推开,据省种子管理局统计,2012-2014年的种植面积三年累计推广203.3万亩。增产商品玉米22119.04万公斤,增加经济效益44238.08万元。其中,父本合选18和母本合选19各占经济效益的50%,为22119.04万元。
5.2社会效益
作为一个新的种质,合选19已经被多家育种单位利用,选择出多份育种材料,并组配出多个组合参见各级试验。育种利用结果表明,该种质后代表现遗传基础好,优良性状遗传力强,选择效果好。
合选19自交系的育成,对黑龙江省玉米育种和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组配选育的杂交种合玉23号于2015年获佳木斯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正成为第二积温带育种骨干自交系。
6、历年获奖情况
利用合选19选育出的玉米品种合玉23号2015年获佳木斯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获黑龙江省政府三等奖。
7、成果简介
合选19的选育创造新的自交系选育模式。
选育出我省第二积温带优良骨干自交系一份并推广应用。应用合选19选育出的,合玉23号成为该区品种的更新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由于它具有优良的综合性状,推广面积迅速扩大而成为部分地区的主栽品种。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