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近几年来,营建了大面红松无性系果林,仅在小兴安岭地区已累计发展红松果林9000多亩,红松果林发展事业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但缺乏无性系果林后期管理技术普遍存在种子的产量低和早期不结实等问题,制约着红松无性系果林的健康发展,本项目在此背景的情况下提出由于红松果林具有生产周期长、工序多、技术要求严格等特点,并非栽上嫁接苗粗放管理就能收获种籽,因管理不善普遍存在种子的产量低和早期不结实等问题,制约着红松无性系果林的健康发展。因此,通过开展红松果林嫁接后优化经营技术研究,找出促进母树开花结实的有效措施,促进提早结实和产量的增加,提高生产力以及促进红松无性系果林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该项技术属于国内先进红松无性系果林经营技术, 先进性在于结实形成机制研究成果及促进结实措施,提高了红松果林科学经营方法;依据树体单位面积上树冠营养空间调控立地条件,满足不同林龄生长发育需要,符合红松果林结实习性;促进结实措施是通过树体管理、土壤管理及化学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红松无性系果林早实丰产;红松无性系果林配套丰产技术,是指导红松无性系果林丰产管理的关键技术,它对果林生长发育过程中经营管理的主要技术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包含各关键技术的要点。红松果林嫁接后优化经营技术,是指导红松无性系果林丰产管理的关键技术,依据树体单位面积上树冠营养空间调控立地条件,满足不同林龄生长发育需要,符合红松果林结实习性;通过树体管理、土壤管理及化学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红松无性系果林早实丰产。本项研究成果示范基地建设,为红松果林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示范作用。该项目积极开展推广和应用工作,分别在大庆、内蒙古、乌伊岭、友好林业局,采取现场观摩、远程技术指导、发放相关资料等方式进行技术培训,主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就发展红松经济林前景、嫁接技术及嫁接后管护等方面详细讲解,并针果林不同林龄保存密度、修剪方法等常见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技术培训540余人次。同时在带岭秀水林场、东方红林场,对原14hm2红松无性系果林,应用该项技术模式,采用进行切割、修枝等管理方法,提高结实株率28%;产量提高16.9%-45.4%,均达到技术指标。对解决红松果林结实晚、产量低的问题,起到决定性作用。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