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水稻秸秆还田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3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0452-2726311
  • 单位名称或姓名:曲忠诚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1.课题来源与背景 课题来源于齐齐哈尔市科学技术局农业攻关项目。 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作物秸秆总量达8亿吨,其中稻草年产生总量约为2.37亿吨,而黑龙江省每年水稻秸秆产生总量可达3千万吨,但秸秆有效利用率不足10%,导致秸秆资源沉积,大量的秸秆被农民付之一炬,从而形成了一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焚烧秸秆不仅烧掉秸秆本身所含的有机质,同时还烧掉了土壤中的部分有机质,降低了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严重的影响了土壤耕层的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加重土壤板结,破坏地力,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针对当前生产中存在的秸秆产生量大、焚烧现象严重、土壤退化以及施肥不合理等问题,开展了水稻秸秆还田关键技术研究。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水稻秸秆还田关键技术研究明确了黑龙江西部地区稻田秸秆腐解规律,通过研究秸秆还田量、施氮对土壤养分及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建立一套适宜本地区的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模式,通过适量秸秆还田、合理施肥、合理耕整地等方式提高产量,实现西部旱区种稻稳定持续高产。 性能指标 ①明确黑龙江西部半干旱地区水稻秸秆腐解规律; ②确定最佳秸秆还田量为全量秸秆还田7.5t/hm2为宜; ③确定秸秆还田后最佳施氮量为133kg/hm2; ④确定秸秆还田条件下,建议施氮前移施氮比例为6:2:2; ⑤大面积应用平均产量8490.2kg/hm2,平均增产5.1%; ⑥发表学术论文7篇,授权实用新型3项。 3.技术的创新性与先进性。 首次明确了黑龙江西部地区水稻秸秆腐解规律,也是首次系统的明确了黑龙江西部地区稻田秸秆最佳还田量及施氮对土壤养分及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建立一套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并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技术成熟,易于推广,大面积应用平均产量8490.2kg/hm2,平均增产5.1%,在国内水稻秸秆还田系统研究领域中处于领先水平。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在试验阶段采取了试验与示范相结合,示范与推广相结合。实践证明,该项技术先进成熟、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安全,不污染土壤和环境。该技术不仅适宜在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地区推广,也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二、三积温带水稻种植地区推广应用。 5.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应用情况:水稻秸秆还田技术不仅适宜在齐齐哈尔稻作区推广,也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二、三积温带平原稻作区推广应用。2016-2018三年在富裕、 泰来、甘南、梅里斯、依安五县应用效果明显,增加效益42556.7万元。因此,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推广前景。 存在问题:目前,许多农民对秸秆还田技术认识不足,仍喜欢用化肥;一些农户看不到秸秆机械化还田的益处,认为简单处理省事将秸秆付之一炬,造成环境污染、土壤焦化现象继续加重。此外,秸秆还田关键技术必须在大型机械配套的前提下才可以顺利实施,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强秸秆还田机械化及配套技术相关的研究。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