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种子处理对玉米苗期抗低温及病虫害防治应用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2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3763569955
  • 单位名称或姓名:徐婷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种子处理对玉米苗期抗低温及病虫害防治应用效果研究,是2020年列入齐齐哈尔市科技局农业攻关项目,主要研究内容为针对黑龙江省受地理位置和气候双重影响,苗期极易发生低温冷害,造成苗不齐不壮等问题,从种子包衣技术入手,将种子包衣技术同玉米抗低温、抗病虫害相结合,展开不同播期下,玉米苗期抗低温及玉米病虫害防治应用效果的研究,最终寻找到最适宜的种子处理方案,并组装玉米苗期抗低温及防治病虫害种子处理集成方案一套,对提高出苗率,提前播种、抢占积温,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技术要点:1、使用适宜的种子包衣剂,在包衣剂中加入生物诱抗剂,有效的提高玉米种子苗期抗寒能力及良好的防治病虫害防治效果。2、对不同品种玉米种子进行不同种衣剂的包衣处理,研究不同玉米品种间种衣剂施用的效果差异。3、集成一套玉米苗期抗低温及防治病虫害种子处理集成方案一套,包括玉米种子选择、种衣剂选择、适宜播期、适当延迟收获等方面。并进行推广应用,验证效果,有效解决玉米苗期抗低温问题。 通过应用玉米苗期抗低温及防治病虫害种子处理集成方案技术,2020-2021年,在龙江、依安、甘南、富裕四个县,共推广23万亩,共增产粮食8399吨,共计新增利润1574.17万元,取得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高纬度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了春季低温频发的自然状况,"倒春寒"导致玉米苗期逆境胁迫风险较大。玉米苗期抗低温及防治病虫害种子处理集成方案可有效降低玉米苗期低温造成的苗不齐、苗不壮以及减产风险,对降低病虫害损失、保障玉米安全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和革新栽培技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巨大社会效益,该技术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长期以来,农田主要依赖于化学农药防治农业害虫,由于化学杀虫剂的大量、连年施用,使农产品、土壤和水域受到农药残留的污染,对人类健康已构成严重威胁和损害;害虫抗药性的增强,使得用药量不断增加,防治费用倍增;有益天敌生物被大量损伤,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害虫的再度猖獗。为保护生态环境,降低防治害虫的费用,保证食品和饲料的产量、品质和安全性,应用种子包衣技术,同时在包衣剂中加入生物诱抗剂,可诱导植物进行一定的基因表达,提高生物逆境的抗性,促进幼苗根系对氮、磷、钾等养分的吸收,提高幼苗叶绿素含量,增强植株光合能力,从而提高抗低温能力、作物产量及抗病性,减少生育中后期化学农药的施用,具有较大的生态效益。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