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按合同书规定的研究任务,强化培育成熟大鳞鲃亲鱼1800尾,达到了预期培育亲鱼的数量和苗种生产的规模。用微卫星标记分析大鳞鲃养殖群体遗传结构,观测了养殖条件下1~5龄大鳞鲃的性腺发育、血清性激素含量。通过熟化大鳞鲃药物催产的剂量、注射方法,效应时间,以及人工挤卵和受精的方法,解决了催产率低、药效不稳定、受精率不高的问题,使大鳞鲃的人工繁殖催产率达80.0%,受精率达91.5%。制做了孵化过程去除卵膜的过滤装置,使人工繁殖的孵化率由执行前的72.8%提高到92.8%。解决了大鳞鲃苗种规模化生产的技术问题。
研究了盐度、碱度以及盐碱交互作用对大鳞鲃渗透压、血清离子浓度和鳃丝Na+/K+ -ATP酶活力的影响,测定了NaCl盐度和NaHCO3碱度对大鳞鲃精子活力及其受精率、生理组织的影响,确定孵化水体的盐度应控制在3以下,碱度在10.00mmol/L以下,大鳞鲃适合中高盐碱水体盐度10,碱度30mmol/L以下养殖。
项目执行期间,苗种生产能力达320万尾,养殖示范面积50亩,鱼种成活率92.2%。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大鳞鲃的人工苗种繁殖还扩展到新疆阿勒泰布尔津县额河繁育场,苗种生产能力达80万尾。在新疆阿勒、布尔津、石河子等地共示范推广大鳞鲃苗种270万尾,池塘和大水面增养殖面积达到4250亩,新增产值共255万元。培训养殖户达到244人次。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研究论文8篇,其中SCI1篇。超额完成了项目的各项考核指标。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