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山女鳟(Oncorhynchus masou masou)是马苏大麻哈的陆封淡水河溪型鱼类,雌雄终生栖息在河流中上游,栖息水域最高水温18℃,繁殖季节是10月中旬至11月,繁殖水温8-11℃以下。经长期家养驯化的养殖品系可以在25℃条件下维持生存,被公认为是肉质最好吃、淡水游钓最受欢迎的鱼类,售价相当于虹鳟的3-8倍。在人工繁殖、苗种育成、成鱼养殖及抗病力、河溪游钓、杂交育种等方面,山女鳟均表现出良好的增养殖性能,是一个优良的种质资源。山女鳟的养殖增加了一个增养殖和育种的优良种质资源,也是市场前景看好、极具出口前景的新品种。本成果开展了发育与养殖生物学、繁殖生理学、病害防治、遗传改良及多倍体制种技术等研究,完成种质引进、关键技术消化、吸收等研究,形成亲鱼培育、人工繁殖、苗种驯化和成鱼养殖等一整套全人工规模化养殖技术及操作规程,建立了主要养殖示范区及应用体系。目前,山女鳟已经完全适应了我国冷水水域环境,全人工养殖技术已经成熟。从2002年开始向黑龙江、北京等十余个省区推广了山女鳟养殖,已经成为继虹鳟、金鳟之后的第三个被养鳟业认可的品种,形成了产业规模。自1997年至今累计销售苗种6000万尾、全国生产商品鱼3万吨,累计新增产值30亿元,带动就业人数万余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山女鳟为马苏大麻哈陆封种,2006年-2009年分别在绥芬河、图们江放流苗种20万尾,对恢复自然生态和马苏大马哈鱼资源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