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利用盐碱化湿地发展盐碱水养殖,可改善盐碱区域生态环境、有效解决影响盐碱地治理长效性的洗盐排碱水出路问题,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地区“三农问题”、保障粮食生产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针对东北地区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渔农综合种养过程中,盐碱稻田土壤高碱度、营养元素易迁移和淋溶损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发了盐碱地土壤培肥改良技术。技术实施后可达到以下效果:实现有机肥减施10~15%,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0~20cm耕作层土壤pH值降低0.15~0.46,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6.25%~17.24%。所使用改良材料的原料为玉米秸秆、水稻秸秆、芦苇秸秆等,来源广泛、成本低,实现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属于水产养殖和生态环境修复领域。盐碱水养殖是一种兼顾渔业开发、盐碱水资源利用和生态治理的现代渔业生产生态模式。项目特点:(1)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实现有机肥减施10~15%,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6.25%~17.24%。(2)降低土壤盐分与碱度。0~20cm耕作层土壤pH值降低0.15~0.46。(3)技术绿色环保并实现废物资源化。技术实施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无污染,使用玉米秸秆、水稻秸秆、芦苇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技术创新性与先进性:生物炭在盐碱土壤氮素利用与转化方面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结合生物炭在培肥改土和生态修复方面的优势和盐碱地渔农综合种养模式的特点,将生物炭用于稻田土壤中,提高土壤对养殖水中氮素的固持与转化,在研究理论和技术上均具有创新性。适用范围:苏打盐碱地渔农综合种养土壤培肥改良技术适用于东北地区苏打型盐碱地渔农综合种养土壤的改良。
安全性:环保、无二次污染。该技术实施后能够提高系统氮素利用效率,为实现盐碱地渔农综合种养模式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契合了东北地区盐碱水渔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需求,对于提高盐碱地农业生产效益、拓展渔业发展新空间及改善盐碱区域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