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黑龙江省实验用巴马猪基地的建设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0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3903601380
  • 单位名称或姓名:韩凌霞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① 课来源与背景; 本课题“黑龙江省实验用巴马猪基地的建设”,为黑龙江省科技计划产业技术创新类项目,表明任务书编号为PC12S01,项目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组织单位为黑龙江省科技厅。 ② 研究目的与意义;实验用猪作为农业、医学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实验材料。 我国的优质实验用猪资源几乎空白,成为制约优质SPF猪培育和发展的技术瓶颈。本项目通过引进和培育我国优质地方品种巴马小型猪,建立饲育、管理和质量控制标准化技术,建立实验用猪基地,对提升动物疫病研究水平,推动行业和社会进步等,具有重要意义和紧迫性。 ③ 主要论点与论据; 本项目主要应用于实验用巴马猪的生物净化、培育和供应等领域,通过种猪接种灭活疫苗、控制人流物流、整个饲养区采用正压屏障环境等措施,排除了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严重影响猪健康和科学研究的疫病;建立了交配、断乳、等繁育标准操作程序;建立微卫星标记分子遗传学检测技术,分析了巴马小型猪群体遗传学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巴马猪核心群。 ④ 创见与创新; 本项目通过引进和培育我国优质地方品种巴马小型猪,建立饲育、管理和质量控制标准化技术,开展了生物学数据采集、群体遗传学、免疫遗传基因结构分析、疫病敏感性等研究,已经供应猪病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用,获得了良好的试验结果和社会效益。 ⑤ 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SPF猪在人体器官移植、疫苗研制、疫病模型等方面的作用日渐凸出,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实验动物材料,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已实现SPF猪的育种和生产产业化。本项目的完成,可解决实验用猪的技术和资源瓶颈问题,填补实验用猪空白,实现优质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提升动物疫病研究水平,加速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制品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行业和社会进步;同时可促进相关产业技术进步,带动新兴养殖业的产业发展,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对保障国家安全、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将发挥较大作用,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本项目建设成功适合农业领域和兽医领域的实验用巴马小型猪核心群基地,年生产仔猪500头,按每头仔猪售价1200元计算,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⑥ 历年获奖情况; 1、猪繁殖障碍相关病毒系列重组抗原的研制及应用,哈尔滨市科学技术二等奖、005、第6完成人; 2、猪繁殖障碍相关病毒系列重组抗原的研制及应用,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第6完成人; 3、SPF鸡遗传检测方法的建立,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2,第1完成人; 4、培育及应用,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14,第2完成人。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