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鸡毒支原体、传染性鼻炎(A、C型)二联灭活疫苗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1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3946055318
  • 单位名称或姓名:王牟平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从90年代初开始了鸡毒支原体和鸡传染性鼻炎双价二联油乳剂灭活苗的研究,在疫苗制造,免疫检测方面改进了传统技术用免疫原性良好的鸡毒支原体R株(MG-R)和副鸡嗜血杆菌A型221株(HPG221)和C型 668株(HPG668)分别接种适宜培养基培养,收获培养物,浓缩,经甲醛溶液灭活后,按适当比例配制,加入矿物油佐剂乳化制成用于预防鸡支原体病和鸡传染性鼻炎。该产品于2006年获得农业部颁发的二类新兽药证书。鸡毒支原体引起鸡呼吸道病早在1938年被Nelson(美国)等人所认识,50年代初鸡毒支原体分离培养成功,直到1984年H.W.Yoder(美国)等最先报道了鸡毒支原体油乳剂灭活苗的研制和应用;我国从50年代开始该病的研究,并于80年代后期成功地研制出鸡毒支原体油乳剂灭活疫苗,并先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鸡传染性鼻炎的病原——副鸡嗜血杆菌早在1931年由Deblieck(美国)等人分离成功,60年代Koto(日本)等人首先研制了HPG221菌株培养物的灭活菌苗;80年代后期国内外相继研制出鸡传染性鼻炎的单价和二价灭活疫苗。然而,由于鸡毒支原体(AM)和鸡传染性鼻炎(IC)在病理损伤部位、感染途径、发病症状等极为相近,特别是鸡群混合感染率特别高,应用单苗免疫防制有顾此失彼之忧。疫苗研制是使用的是鸡毒支原体R株(简称MG-R), 副鸡嗜血杆菌A型(简称HPG-221) 和副鸡嗜血杆菌C型(简称HPG-668),经过研发团队的培养和复壮和筛选,获得免疫原性更好的筛选株,同时结合国内培养基状况,筛选到是适合制苗用的培养基,成本低廉,更好的保持菌毒种的免疫原性,更适合规模化生产。 疫苗的生产工艺包括抗原培养、原辅材料的选择和筛选、乳化工艺等。该疫苗已经完成3种菌种的培养工艺,其培养密度每毫升可达到100亿;研制了适于3个菌株培养的配方,可以良好保证疫苗的免疫原性,并降低了生产成本。疫苗采用司盘80、吐温80及优质白油按照一定比例配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使疫苗的保存期更长,稳定性更好,疫苗的免疫持续期可长达6个月。目前疫苗已经转让2家企业生产,每年销售额达到500万以上,很好的控制了鸡鼻炎和鸡毒支原体的发生,减小了种鸡的发病,间接经济效益达到5000万元/年。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