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针对我国马属动物传染病诊断方法和疫苗等关键疫病防控技术产品长期缺乏,解决马产业疫病防控“卡脖子”问题,聚焦危害严重的马流感、马鼻肺炎、马流产等国内流行传染病、以及具有重大入侵风险的一类烈性传染病非洲马瘟开展研究,发掘特异性诊断标识,研发系列新型病原学、血清学诊断方法,重点开展现场快检技术与产品、实验室确诊的高特异性检测技术与产品、鉴别诊断技术与产品和高通量监测技术;开展重要马传染病的疫苗研制,研发新型高效疫苗和多联疫苗。我国在2016年至2020年,马匹饲养数量在350万至370万匹,驴饲养数量在230万至260万头,产业数量基本稳定。而基本没有马、驴用疫苗和诊断产品。2020年9月,农业农村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了《全国马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针对马产业出台的第一个发展规划,《规划》提出重点任务之一是“加强马匹疫病防治与诊疗”。目前马产业发展中,传染病控制需要的诊断和疫苗产品基本上属于空白,市面上仅有2项注册的诊断产品和1项疫苗。市场需求极其巨大,技术门槛高,属于新兴蓝海市场。本项目就是以《规划》为准则,针对马产业的需求,研发重要传染病防控关键技术并实现产品产业化。本项目疫苗、诊断产品在国内均无同类产品,创新性强,疫苗、诊断产品大部分已经完成实验室研究,诊断产品已经可以进行产业化投入市场,成熟度较强。本项目技术包括:病毒灭活疫苗技术、病毒载体构建技术、细菌灭活疫苗技术、细菌载体构建技术、PCR技术、ELISA技术等,均为当今动物保健领域常规和最新技术,已经成功用于人类、动物疫苗和诊断产品的研发。因此,可用于马属动物传染病疫苗和诊断产品研发。以马流感疫苗为例,2020年国内有马匹约367.2万匹,其中观赏马和比赛用马有80万头左右,这些马应该100%免疫,其它的马匹可以按10%免疫密度估算。有驴232.4万头,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由饲养地到屠宰地以及作为繁殖种驴的年转运量在100万头以上。这些驴在转运过程中普遍会发生5%-10%的运输综合征,而引起运输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就是呼吸道疾病,按目前马流感的流行情况看,运输动物应该100%进行流感免疫,否则一旦发病,损失惨重。其它的驴可以按20%免疫密度计算。因此,我国马和驴的应免疫的头数应该在200万头以上。当前进口马流感疫苗在300元/匹/次,如国产疫苗的按50元/匹/次,每年2次。该产品的潜在市场应该在2亿人民币/年。以驴伤寒灭活疫苗为例,规划化养殖驴场上年同期流产驴30%驴场的情况下,通过防控,流产率降至1.5%,按照每头驹0.5万元计算,每千头驴增效142.5万元(1000×28.5%×0.5),减少20%空怀母驴饲养成本(每头每年2000元),每千头增效40万元(1000×20%×0.2)。即每千头增效180余万元。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