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禽偏肺病毒病是一种由禽偏肺病毒(aMPV)引起的鸡或火鸡的急性上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火鸡的鼻气管炎以及鸡的肿头综合症密切相关。aMPV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南非发现,随后相继在欧洲、亚洲、南美和美国发现。目前,aMPV在除大洋洲以外的家禽饲养区域均有分布鸡和火鸡感染aMPV后主要表现为啰音、打喷嚏、流鼻涕,泡沫性结膜炎,眶下鼻窦肿胀以及单侧或双侧眶周和面部肿胀。单一感染该病毒时死亡率较低(5%~10%),但表现出产蛋量下降(10%~30%)。该病最大危害在于其极易引起其它呼吸道病原,包括细菌(如禽波氏杆菌、大肠杆菌、支原体和鼻气管鸟杆菌等)和病毒(如新城疫病毒等)的继发感染。混合感染可以显著加剧临床症状,并延长病程,死亡率高达25%。同时,aMPV感染也能够引起产蛋鸡出现产蛋量下降、软壳蛋率升高等临床症状。在我国,沈瑞忠等于1999年首次在黑龙江某肉种鸡场分离到aMPV,但未确定其亚型。随后的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胶东地区的种鸡群中普遍存在aMPV感染,有的种鸡群个体感染率高达100%。黑龙江、吉林、长春、河北等地的多个鸡场的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4个祖代种鸡场中有3个鸡场的抗体阳性率高达100%,9个父母代肉种鸡场也都存在aMPV感染。对安徽省不同地区的9个鸡场,7个不同品种(系)鸡群进行了血清学调查,发现所有被检鸡场均有aMPV感染,鸡场阳性率为20%~100%,且不同地区、品种(系)、用途和性别的鸡群均存在严重的aMPV感染。本品系用禽偏肺病毒B亚型LN16-I株接种非洲绿猴肾细胞系(Vero),收获细胞培养物,经甲醛溶液灭活后,加油佐剂混合乳化制成。用于预防由B亚型禽偏肺病毒引起的鸡的禽偏肺病毒病。该病在国外主要通过疫苗免疫来防控。我国研究起步较晚,加之aMPV分离非常困难,目前没有商品化的疫苗。本项目研制的灭活疫苗用于预防由B亚型禽偏肺病毒引起的鸡的禽偏肺病毒病。该病在国外主要通过疫苗免疫来防控,但由于我国研究起步较晚,加之禽偏肺病毒分离非常困难,所以我国目前没有商品化的疫苗。本项目2016年从临床发病鸡中分离到强致病性的禽偏肺病毒B亚型LN16株,并在SPF鸡上建立了禽偏肺病毒感染的发病模型和发病标准。将禽偏肺病毒B亚型LN16株在Vero细胞上连续传代,经安全性、有效性等一系列研究,成功研制了禽偏肺病毒病(B亚型)灭活疫苗(LN16-I株)。该疫苗的问世,将为我国禽偏肺病毒病的防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