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蕨菜孢子苗繁殖技术规程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2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3936408090
  • 单位名称或姓名:赵恒田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1、课题来源与背景: 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L.)Kuhn.],为凤尾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称拳头菜、龙头菜、蕨薹。蕨菜是极为珍贵的森林植物资源,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野菜品种,且素有“山菜之王”的美称。蕨菜多生长于海拔500m~1600m的林地向阳山坡或郁闭度为0.5以上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林间空地,中国各地均有蕨菜分布。 蕨菜主要食用部位是尚未展开的拳头状幼叶,其味道鲜美而独特,营养丰富。富含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其中,VB2、Ca、Fe、Zn、Se均高于菠菜、芹菜、白菜、韭菜、香菜等常规叶菜数倍。蕨菜除鲜品食用外,还可干制、腌渍,达到四季供应。蕨菜用途广泛,其根茎可加工成蕨粉,用于制作糕点、粉条等食品,蕨粉可酿酒和入药,也是纺织工业中浆纱制作的上品原料,并可利用蕨菜植株的纤维造纸与制绳。此外,蕨菜富含多种甙类与胆碱等生物活蕨菜性物质,中医药学认为蕨菜性味寒凉,根茎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安神、止泻利尿、降血压等疗效。因此,蕨菜是珍贵的食药兼用型植物,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由于近年来国内外对蕨菜干鲜品及加工品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大规模掠夺式采集,已经导致野生资源的日趋减少,适于商品性采集的集中分布区数量锐减。为更好地保护利用野生资源,提高蕨菜的商品率与经济价值,我们将蕨菜作为东北地区主要山野菜的一个种类列入“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中课题—东北森林区主要林菜资源生态开发利用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并受此项目资助完成蕨菜人工栽培技术标准。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针对蕨菜人工繁育效率低下、难以规模化繁殖的技术问题,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开展播孢时间、育苗方式、孢子体时期和原叶体时期的光照、温度和湿度,孢子体壮苗培育等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一套蕨类野菜孢子体育苗技术体系,形成了蕨菜人工栽培技术标准。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目前,国内外蕨菜栽培处于起步阶段,尚无相关国家及地方标准,本标准的制定填补这一领域空白。本标准创造性与先进性在于经过系列科学实验全面系统总结制定了孢子育苗技术规程,解决蕨类野菜人工孢子育苗的技术难题。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的范围和安全性 本标准立足黑龙江,面向东北地区开展蕨菜孢子苗繁殖技术研究,为林区和城市郊区开展蕨菜商品化生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标准所涉及的利用孢子繁殖技术具有形成批量生产蕨苗目标,并已在生产中得到初步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标识涉及技术关键在于:育苗设施选择,基质种类,孢子采集与保存,播孢时间,播孢量,孢子萌发、原叶体形成、孢子体促成温湿度管理,壮苗标准及培育等。按照此标准实施,可实现每600平方米培育蕨苗500万株,经济效益显著。 5、应用情况存在的问题 要求生产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本标准执行。 6、历年获奖情况 (1)2006年“山野菜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获得哈尔滨市科技进步奖; (2)2007年“辽东楤木的综合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2008年“节能植物组培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4)2009年“五加科菜药兼用植物组培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得哈尔滨市科技进步奖; (5)2011年“蕨类野菜高效繁育技术研究”项目获得哈尔滨市科技进步奖; (6)2012年“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生物修复技术试验示范”项目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7)2013年“辽东楤木优良无性系繁育及商品化栽培技术示范”项目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8)2013年“中科楤木1号辽东楤木选育”项目获得哈尔滨市科技进步奖; (9)2013年“优良景观树种高效扩繁技术”项目获得哈尔滨市科技进步奖; (10)2014年“优良景观树种高效扩繁技术”项目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11)2015年“蓝靛果种质资源创新培育与无性系快繁技术研究”项目获得哈尔滨市科技进步奖; (12)2017年“小兴安岭蕨类野菜人工栽培基地与关键技术示范”项目获得伊春市科技进步奖。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