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老山芹人工栽培技术规程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1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3936408090
  • 单位名称或姓名:赵恒田
  • 产业领域:创意设计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1、课题来源与背景: 老山芹为地方俗称名称,是由学名东北牛防风(Heracleum moellendorffii Hance)与兴安牛防风(Heracleum dissectum Ledeb)两个菜用植物种构成,俗称又叫土当归、山芹菜等,属伞形科牛防风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老山芹是分布于东北林区的主要山野菜品种之一,由于其具有降血压、降血糖等功能,备受国内人们的喜食。由于近些年来对老山芹市场需求剧增,采集野生老山芹已成东北林区职工与农民的主要收入,另一方面,由于单一采集老山芹难以满足日增长的市场需求,并且导致野生资源量锐减。因此,开展老山芹人工栽培势在必行。 由于老山芹种子难发芽,育苗困难,以及人工栽培不规范等问题,导致老山芹人工栽培产业发展缓慢。为此,我们将老山芹作为东北地区主要山野菜的一个种类列入“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中课题—东北森林区主要林菜资源生态开发利用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并受此项目资助完成老山芹人工栽培技术标准。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基于激素对促进植物器官发生原理以及模仿野生适生条件下老山芹种子自然萌发现象,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经过一系列实验过程验证,确定出最佳浓度赤霉素对种子发芽促进作用,以及层积方法对老山芹种子萌发的效果。在总结相关试验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老山芹种子去休眠、促萌发技术体系,解决老山芹种子休眠时间长、催芽难度大、发芽率低、出苗不齐等问题。老山芹育苗技术指标达到种子发芽率85%以上,成苗率90%以上。 基于老山芹光合特性研究,经过不同光照栽培试验总结出老山芹人工栽培关键技术与栽培方式,主要包括:栽培密度、栽培方式、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确定了老山芹采集适期、采收标准及采收次数,明确了老山芹在人工条件下产量与品质形成特点与指标;结合老山芹标规模化栽培试验,总结形成人工栽培技术标准。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目前,国内外老山芹栽培处于起步阶段,尚无相关国家及地方标准,本标准的制定填补这一领域空白。本标准创造性与先进性在于经过系列科学实验全面系统总结与明确了老山芹种子去休眠、壮苗培育、人工栽培方式及关键技术等全过程精准操作技术方法。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的范围和安全性 实践表明,本标准涉及的系列技术非常成熟有效,在老山芹人工栽培主产区加格达奇、建边农场应用表明,老山芹产量与品质显著提高,示范面积5000亩,平均亩产量2000公斤,年产值累计达1亿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5、应用情况存在的问题 要求生产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本标准执行。 6、历年获奖情况 (1)2006年“山野菜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获得哈尔滨市科技进步奖; (2)2007年“辽东楤木的综合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2008年“节能植物组培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4)2009年“五加科菜药兼用植物组培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得哈尔滨市科技进步奖; (5)2011年“蕨类野菜高效繁育技术研究”项目获得哈尔滨市科技进步奖; (6)2012年“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生物修复技术试验示范”项目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7)2013年“辽东楤木优良无性系繁育及商品化栽培技术示范”项目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8)2013年“中科楤木1号辽东楤木选育”项目获得哈尔滨市科技进步奖; (9)2013年“优良景观树种高效扩繁技术”项目获得哈尔滨市科技进步奖; (10)2014年“优良景观树种高效扩繁技术”项目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11)2015年“蓝靛果种质资源创新培育与无性系快繁技术研究”项目获得哈尔滨市科技进步奖; (12)2017年“小兴安岭蕨类野菜人工栽培基地与关键技术示范”项目获得伊春市科技进步奖。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