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本课题为黑龙江省中医药科研项目,项目编号:ZHY12-Z130。
1.药学研究:(1)丹连消痤面膜贴的制备:将丹参、黄芩、双花等中药水煎煮浓缩后,加入赋形剂灭菌。(2)产品质量检测:采用薄层色谱法及空白对照法,建立大黄素、苦参碱、小檗碱的薄层鉴别方法。结果:采用薄层色谱法及空白对照法,建立了产品质量标准中大黄素、苦参碱、小檗碱的薄层鉴别方法,结果方法可行。
2.与治疗相关的药效学研究:(1)对兔耳痤疮模型抗角化作用的研究:取成年雄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受试药物高、中、低三个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参考Kligman法建立兔耳痤疮模型,造模后的各组兔耳分别涂抹相应药物,1次/d,连续2周后对各组兔耳进行肉眼及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模型组兔耳表面粗糙,可见粉刺、丘疹,且光镜下组织学改变与人类痤疮相似。给药2周后,阳性药及受试药物各剂量组可见粉刺、丘疹消退;光镜下亦有相应改变。(2)对大鼠足跖肿胀影响的研究:取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面膜高中低剂量组。各组大鼠按给药剂量设计,于右后足涂抹相应药物,涂药后30min在大鼠右后肢建立大鼠足跖肿胀模型,测量并计算致炎后各时间点足跖肿胀度及肿胀率。结果:模型组足跖肿胀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面膜中剂量组、阳性药对照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所有大鼠足跖肿胀度均于致炎后1h开始下降;模型组足跖肿胀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面膜中剂量组、阳性药对照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所有大鼠足跖肿胀率均于致炎后1h开始下降。(3)对小鼠耳肿胀影响的研究:取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面膜高中低剂量组。各组小鼠按给药剂量设计,于左耳涂抹相应药物,1次/d,连续7d。末次给药30min后,各组分别在左耳采用二甲苯造模法观察中药面膜对小鼠耳肿胀的作用。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其他各组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阳性对照组和面膜中剂量组抑制显著(P<0.05)。
3.毒理学研究:(1)多次给药对家兔皮肤的刺激性试验:通过观察家兔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连续接触受试药物丹连消痤面膜7d后,采用自身左右对照法观察受试药物对家兔皮肤刺激性的影响。结果:两组家兔左右自身对照观察,在皮肤连续敷贴7d内,均未出现红斑、水肿等情况,根据皮肤刺激评价标准,两组均属于无刺激性(2)多次给药对豚鼠皮肤过敏性试验:采用豚鼠皮肤主动过敏性试验(ACA),于0、7、14d右侧去毛皮肤致敏,第28d左侧去毛皮肤激发,观察丹连消痤面膜是否会引起豚鼠皮肤或全身过敏反应。结果:在激发接触中,丹连面膜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在0h、24h、48h、72h后与其自身左侧对照观察,均未出现红斑或水肿现象;阳性对照组部分豚鼠在同一时间点与自身左侧对照出现明显红斑水肿现象。
4. 临床疗效评价研究:采用平行、随机、对照的方法,临床观察60例,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丹连消痤面膜贴及对照药的临床对比试验研究,记录治疗前后疗效,验证丹连消痤面膜贴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各组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6.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特色:在中药外用治疗痤疮疗效肯定的基础上,把中医辨证的思想融入中医外治法中,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
创新点:将中医辨证思想运用于中医外治法中,针对性强,旨在提高临床疗效;将中医中药与现代美容技术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美容作用
鉴定专家组鉴定认为该项目与国内外同学科相比,创新性较高,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发表论文1篇。培养研究生1名。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