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胃癌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病史、不良饮食方式、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目前西医上针对胃癌的治疗措施主要是手术及放化疗。早期胃癌患者经根治性切除手术后5 年生存率可达90%,然而,因胃癌早期症状隐匿及国民健康意识的缺乏,我国胃癌患者首次就诊时约80%己处于晚期,严重降低了术后生存期。因此,就整体胃癌群体而言,包含手术、放化疗及其他方式的综合治疗仍是胃癌的主要干预措施。
众所周知,手术及放化疗在带来疗效的同时,会对机体造成不同方面及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是化疗导致的消化道症状及机体免疫损伤,对患者预后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近年来,许多新型治疗方法及药物迅速发展,如备受瞩目的单克隆抗体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细胞因子治疗、基因治疗等,这些药物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抗肿瘤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激发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三方面机制发挥抗肿瘤效应。尤其是免疫治疗,在胃癌的生物治疗领域展现了极大的前景,这部分归因于肿瘤的发病机制与免疫逃逸密切相关。
中医药在肿瘤领域的应用由来己久。其在缓解放化疗副作用、提高免疫力、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体现了不可取代的优势。不久前,几项在台湾进行的基于国家保险研究数据库的回顾性分析显示,在肺癌、胃癌、胰腺癌、慢性白血病患者中,口服中药的患者死亡风险低于从未服用中药的肿瘤患者,死亡风险的差距在其中口服中药时间超过90 天的患者身上更为明显。值得一提的是,该调查发现,患者口服中药的目的大都为了缓解躯体症状、改善精神状态等,而不是为了取代现代常规治疗。这些大型数据分析为中药成为肿瘤辅助治疗的可行性增添了客观证据。
五龙消癥丸是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独立开发的抗肿瘤新药,该药以青龙衣和刺五加乙醇提取物为主要成分,具有抑瘤率高、镇痛效果好、提高免疫力、防肿瘤扩散的功效。虽然中药在癌症治疗的减毒、增效方面具有较多的临床实践及疗效,但是对于一线治疗方案失败或者不能耐受者,中药治疗是否有效,仍然值得商榷。因此本研究通过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并以消癌平片为对照,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生存率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Karnofsky 评分、QLQ-C30 评分的改善情况,进一步证实五龙消癥丸对脾胃虚弱、瘀血内阻证中期胃癌的临床疗效。通过体外、体内实验进一步明确了五龙消癥丸抗肿瘤黏附、转移和侵袭的机制,为中医药在肿瘤领域的使用提供正面论据。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