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现代医学在冠心病发病机制、生理病理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其治疗的进展日新月异。目前认为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心脏首先是内皮细胞损伤,特别是出现胶原暴露触发了系列变化,如屏障功能丧失、血小板聚集及释放多种因子,促使平滑肌细胞从中膜迁移至内膜并增殖,血小板和血管壁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脂质在动脉壁沉积,血管收缩以及血栓形成,因而易导致心肌缺血。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并不完全归咎于冠状动脉机械性狭窄的程度,而是与冠状动脉的内皮功能异常有关。内皮功能失调不但导致冠心病的形成,而且对冠心病的进展及并发症,如血管痉挛、血栓形成等,都有重要影响。目前对于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几个方面。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扩冠、抗凝、降脂治疗,但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介入和手术治疗虽然对一些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的患者短期内疗效显著,但术后再狭窄问题一直是医学界近年来攻关的课题之一,且治疗费用昂贵,不易被广大普通患者所接受。尽管中西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治疗该病的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有效新药仍较少。传统中药经方、验方的规范化及现代化研究是我国十二五年期间中医药研究的重要领域,因此开发和研究具有高技术内涵、毒副作用小的中药制剂将是今后的主要发展趋势。参芪补心丸疗效确切、药物组成来源广泛、成本低廉,能够切实缓解患者病情、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在本项目中,通过从炎症因子、血管新生及血脂代谢三个层面探讨参芪补心丸抗血管内皮损伤的作用机制,证实参芪补心丸能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相互伍用保护心肌血管内皮,为参芪补心丸申报新药提供理论依据,为冠心病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本项目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研究参芪补心丸对模型大鼠心肌组织NFκB65及IκB表达的影响;利用原位杂交技术研究参芪补心丸对模型大鼠心肌组织ICAM-1及VCAM-1mRNA表达的影响;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参芪补心丸对模型大鼠VEGF, bFGF蛋白水平的影响;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研究参芪补心丸对模型大鼠APN及LP-PLA2水平的影响;利用生物化学技术研究参芪补心丸对模型大鼠TC、TG、HDL-C LDL-C水平影响,以客观数据的形式进行表述分析。
临床效果:运用所得成果,进一步提高参芪补心丸在临床中治疗冠心病的针对性,提高药物疗效。
高质量论文3篇:在研究工作中对关键问题用论文的形式进行专项探讨,以论文的形式进行推广。
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
本项目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采用了目前先进的分子生物学领域聚合酶链反应、原位杂 交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等技术对参芪补心丸抗血管内皮损伤的作用机制进行微观领域内基因层面的研究,从炎症因子、血管新生及血脂代谢三个层面论证参芪补心丸抗血管内皮损伤的作用机制、这与传统中药的研究方式相比较,更直接,更先进。本项目组在已进行了大量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并在确定其基本疗效的基础上,对参芪补心丸抗血管内皮损伤的作用机制进行微观领域内的研究,力图使项目的研究能够达到一个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目的,使项目的研究结果更全面、更完整、更科学。本项目使参芪补心丸抗心肌血管内皮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能够达到一个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深度,为以后中医药界研制更多有效治疗抗冠心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临床用药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本项目研究以研发中药新药为最终目的,特别是针对国家中药制剂用于冠心病的药物开发研究,若能进一步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要求,完成各项临床试验,最终申报新药,将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一个新的、有效的、毒副作用低的药物。对解除患者疾苦、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及减少死亡率具有重大意义。另外本制剂从药物组成上看,药源广泛,易于制备,生产成本低,价格便宜,若投入市场必将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