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小麦野生近缘种利用的关键技术及品种改良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1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5046682458
  • 单位名称或姓名:高凤梅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项目来源及背景 小麦是我国北方人民的口粮作物,在满足民食需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黑龙江省土地肥沃,昼夜温差大,是我国生产优质小麦生产理想地域,小麦产品产生附加值的潜力大。然而,小麦生产中的不利因素常常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从而影响经济效益。春季干旱会严重影响单位面积的产量;生育期间的根腐病等叶部病害,会造成产量降低;开花期遇雨,会导致赤霉病的发生,不仅使产量降低,还会严重影响小麦品质,甚至失去食用价值;成熟期遇雨会导致穗发芽,严重影响小麦品质。 解决这些问题最经济有效的策略只有小麦品种改良。然而,由于小麦遗传基础狭窄,使小麦品种改良的瓶颈难以突破。尽管通过远缘杂交、利用小麦近缘物种中的优异基因拓宽小麦遗传基础已经达成共识,但因为远缘杂交难度大,成功几率低,这使得小麦育种专家望而却步,不肯染指小麦远缘杂交。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项目针对我国北方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和逆境,从国外引进小麦近缘植物的种质资源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抗性鉴定和亲本评价,通过长期的育种实践和科学实验,建立起性质有效的利用小麦近缘种开展远缘杂交育种的策略和方法,为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通过远缘杂交创制的中间材料,分享给当地育种机构,切实拓宽当地小麦遗传基础。通过远缘杂交选育出的品种,能更好的适应当地的生态特点,克服生态障碍,满足当地对不同生态条件和品质需求,促进当地小麦生产发展。 主要论点与论据: 本项目针对小麦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的实际,从国外引进小麦近缘种及人工合成小麦材料并进行抗性鉴定和亲本评价,针对野生资源的特点、本着性状互补和基因累加的原则,配置不同杂交方式的杂交组合,利用高效的单倍体育种技术提高远缘杂交育种的工作效率,总结出一套利用野生资源拓宽小麦遗传基础的方法,创制出一批资源材料,同时选育出一批不同来源和类型的小麦品种应用于生产。 创见与创新: (1)引进小麦近缘野生资源及人工合成小麦材料,针对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和逆境进行抗性鉴定和亲本评价。 (2)针对野生近缘植物的有益性状,按照性状互补、基因累加等杂交组合组配原则,采用顶交和回交的方式改良农艺性状和生态适应性,提高了野生资源的利用成功率。 (3)针对远缘材料自交稳定慢的特点,采用单倍体育种技术提高远缘材料的利用效率,加快育种进程。 (4)利用远缘材料创制出一批中间材料应用于黑龙江省不同育种机构的小麦品种改良中,丰富了当地优异基因来源,拓宽了小麦遗传基础。 (5)利用粗山羊草、人工合成小麦和野生二粒小麦,采用不同的杂交组合组配方式,选育出六个不同类型品种,并转化应用于生产。 (6)项目产生的关键技术,为利用近缘种拓宽小麦遗传基础打开一个突破口;利用不同资源选育出六个不同类型品种,为小麦近缘种利用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社会经济效益:本项目的核心是利用野生近缘植物资源的关键技术为利用近缘种拓宽小麦遗传基础打开一个突破口;利用不同资源选育出六个不同类型品种并在成功转化利用,被品种本身创造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拓宽了黑龙江省小麦遗传基础,为小麦近缘种利用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这将是我省乃至我国北方小麦产区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影响。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