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区域经济优势的逐步形成,作物的种植区域和种植结构日益稳定,在黑龙江省西部的依安、富裕、明水、克东、克山等市县形成了一个红高粱的主产区。但这一区域多年来一直没有当家品种,现有品种要么抗性差、产量低,要么适应区域较窄,生产上急需新的优良品种替换原有品种。因此,2011-2015年农业部立项"国家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项目,选育出适于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机械化栽培的高产、多抗、适应性强的酿造高粱新品种龙杂16号。
2014年"龙杂16号"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推广。该杂交种生育期108天,生育积温2280℃,为中熟杂交种。平均株高120厘米,穗长27厘米,穗粒重85克,千粒重30克,深红色壳,红褐色圆形粒,自交结实率95%以上。叶部病害轻,黑穗病发病率轻,抗旱性较强,抗倒伏。2011-2012年参加区域试验,共进行2年10点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648.3公斤,与对照龙杂5号相比10点全部增产,平均增产16.1%。2013年参加生产试验,共进行5点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838.5公斤,与对照龙杂5号相比 5个点增产,平均增产11.5%。2012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检测中心(哈尔滨)化验分析,龙杂16号品质分析结果为籽粒含淀粉71.50%,单宁1.27%。2012年经黑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黑穗病接种鉴定,发病率为23.3%。
"龙杂16号"自2014年推广应用以来,高产、稳产的良好表现,已在生产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已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大面积进行生产应用,收到了农民的欢迎。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