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黑龙江省是我国高粱生产的主要省份之一,晚熟区一直占据这较大的比重。但是,近些年来许多晚熟品种出现了早衰、倒伏、品质差、产量低等现象,使农民的经济效益受到很大影响,急需好的品种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2006-2008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立项"作物资源与新品种选育"项目,选育出了适于我省晚熟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杂交高粱新品种龙杂11号。
2008年"龙杂11号"经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登记推广。该杂交种生育期117天,生育积温2450-2500℃,比敖杂1号晚5天,比四杂25早5天。平均株高150.0厘米,穗长24.2厘米,穗粒重81.7克,千粒重27.1克,中等红色壳,红褐色粒,着壳率10.1%,角质率27.7%。自交结实率95%以上。耐密植,抗倒伏,高抗丝黑穗病和叶部病害。2006年6点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28.4kg/亩,比对照敖杂1号平均增产7.9%,2007年6点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59.79kg/亩,比对照敖杂1号平均增产7.7%。2007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检测中心(沈阳)化验分析,该品种籽粒粗蛋白10.72%,粗淀粉74.46%,单宁1.38%,赖氨酸0.19%。2006-2007年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黑穗病接种鉴定,两年丝黑穗病接种发病率均为0。
"龙杂11号"自2008年推广应用以来,高产、稳产的良好表现,已在生产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已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大面积进行生产应用,收到了农民的欢迎。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