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生产和输出区,由于长期的不合理耕作和粗放的栽培管理导致,耕层土壤板结硬化、生产投入多、生产群体的逆境协调能力弱,光热和水肥资源得不到充分发挥等问题日渐严重,其中三江平原玉米生产中存在的春季低温、低洼、易涝、光热及水肥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松嫩平原中南部玉米生产中存在的种植密度低、土壤板结严重、易倒伏等问题,松嫩平原中西部玉米生产中存在的春季干旱、土壤瘠薄、肥料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未来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生产亟需从简单的多投入型向以优化的关键技术为核心的综合高效栽培模式转变。因此,项目针对当前黑龙江省不同玉米产区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限制因素,以优化关键技术充分发挥资源利用和产量潜力为核心,以组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为手段,集成了适应不同区域的玉米丰产增效栽培技术模式,并进行示范推广。
以玉米抗低温种子包衣处理促早熟技术为核心,创建了三江平原玉米抗冷促早丰产增效技术模式,模式在核心示范田应用达到717.3kg/亩,常规农户地块611.2kg/亩,增幅17.2%;节本增效105元/亩,生产效率提升23.1%,具有先进、实用、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同时制定了省级地方标准1项。该模式近三年累计推广341.7万亩,增产粮食1.41亿公斤,获经济效益3.35亿元。
以水热高效利用、增密促早壮秆节本玉米生产技术为核心,创建了松嫩平原中南部玉米增密壮秆丰产增效技术模式,模式应用示范田产量达到724.0 kg/亩,常规农户地块580.1kg/亩,增幅24.8%,生产效率提升20.2%。该模式技术先进,组装合理,缓解了本生态区光能利用率低、水热资源配置不合理、易倒伏减产等问题,具有可复制、易推广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同时,制定了省级地方标准1项。该模式近三年累计推广378.4万亩,增产粮食1.53亿公斤,获经济效益3.68亿元。
以保墒培肥节本玉米生产技术为核心,创建了松嫩平原中西部玉米保墒培肥丰产增效技术模式,模式示范田产量达到719.0 kg/亩,常规农户地块613.2kg/亩,增幅17.3%,节本增效100.33元/亩。该模式技术先进,组装合理,缓解了该生态区春季干旱保苗难、土壤瘠薄、水热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同时,制定了市级地方标准1项。该模式近三年累计推广372.5万亩,增产粮食1.44亿公斤,获经济效益3.45亿万元。
开展了玉米群体构建、炭基有机肥、化控等高产关键技术的研究,提出了玉米超高产关键栽培技术3项:黑龙江省玉米超高产群体构建技术、玉米防早衰的炭基有机肥关键栽培技术、黑龙江省玉米增密促发抗倒防衰化控栽培技术,明晰了丰产增效的调控机制,集成了超高产栽培技术,充分发挥了生态环境资源的作用。高产示范田亩产达到了1146公斤/亩,推动了黑龙江省玉米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