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哈尔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02.42万hm2,粮食作物总产量达到1735.00万t,仅次于农垦总局的2105.19万t,是我省粮食产量的持续增产稳产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然而在粮食喜获丰收的同时,大量的秸秆剩余问题也越发突出。玉米是哈尔滨地区主要播种作物品种,2012年播种面积达到110.53万hm2,产量为1112.36万t[1]。分别占到哈尔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4.60%和农作物总产量的64.11%。以谷草比0.788计算,仅哈尔滨市2012年玉米秸秆产量就达到了惊人的1411.62万t。目前我市秸秆利用主要以家庭燃用为主,扣除家庭燃用、秸秆还田以及养畜等用途外,大部分均未被利用,为不影响农业生产的继续,焚烧便成为剩余秸秆的主要去处。每年11月份双城市周边地区连续数天的"烟"霾的罪魁祸首即为玉米秸秆焚烧的结果,其影响结果一度绵延到哈尔滨主城区。利用秸秆直接还田是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培肥地力、养分循环利用的有效而简便的方法。秸秆还田后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腐解,释放氮、磷、钾等养分可供作物吸收利用。
本项目从微生物角度出发探讨秸秆处理,既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碳循环,同时对缓解人类环境、能源、粮食三大危机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自然界中获得的降解秸秆纤维素的微生物菌株和结业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获得高效纤维素降解菌为研究对象,通过诱变手段得到正突变率高的酶活菌株,并寻找可以共同存在并协同作用的功能性菌株复配,研究其发酵条件,并试验判断其对玉米秸秆效果,以期在我市农业废弃物处理上提供可行的研究理论及手段。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