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15N标记研究穗内不同粒位氮含量对水稻食味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18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0451-51920927
- 单位名称或姓名: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蛋白质含量与稻米食味品质关系的研究,对于培育优良食味品种和优质化水稻生产意义重大。本项目通过15N标记技术追溯肥料氮素去向,精确量化籽粒的氮素吸收、利用和分配,研究蛋白质含量与稻米食味品质关系,寻求最佳施肥时期和方法,调控蛋白质含量。目的是增加不同部位间均一性,减少食味上的差异,形成减氮提质施肥技术,提升食味品质,从而实现产量和食味兼顾。各期施用的氮素进入糙米氮素含量中的比例分别为基肥占3%,糵肥占2%,穗肥占5%,粒肥占10%,幼穗分化期和灌浆结实期追氮对籽粒中蛋白质影响最大。导致穗不同部位蛋白质含量差异和食味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高施氮量显著增加了下部吸收的肥料氮数量及其占吸氮总量的比例,使穗内上下部之间氮素差异加大。在保证产量、品质(蛋白质含量小于8%,食味相对较高)前提下,本区推荐优选中量施氮量138kg hm-2,施氮比例4:3:2:1或4:4:2:0。在追求高产栽培过程中,选择高量施氮量161kg hm-2,不施用粒肥(可用磷酸二氢钾代替),在保证蛋白质含量不显著增加前提下保障食味;在优质栽培中,选择低量施氮量115kg hm-2,同时要保证粒肥的施用,在可控范围内增加蛋白质含量提高食味。中量施氮量在0~10%之间适当调节粒肥施用量,保证蛋白质含量<8%,增加不同部位间一致性,减少不同部位食味的差异。本项目可为水稻提优增质施氮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