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一、项目来源
项目来源: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桃、樱桃、李新品种选育及绥化市科技局项目抗寒李树种质资源利用研究。
二、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本项目应用领域属于农业。是对收集的抗寒李树种质资源进行创新研究,创新出李新品系。
三、性能指标
利用抗寒李种质资源进行杂交,选育出1-2个适宜黑龙江省栽培的抗寒李新品系。
1、抗寒李树种质资源
自1958年建所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抗寒李种质利用研究工作,培育出多个适宜北纬48度以南地区抗寒李种质新种质,为国家李杏资源圃提供抗寒育种材料30份,其它科研院所20份。
利用保存的抗寒李种质资源,该项目研究运用杂交育种、实生选种等传统技术手段,先后选育出‘绥李3号’、‘ 绥棱红’、‘ 绥李5号’等一系列优良李品种,‘97-1-93’、‘ 97-6-10’、‘ 97-2-12’、‘ 97-7-12’等优良李新品系,其中‘绥李3号’优良品种在全国16个省区大面积栽培,获国家发明三等奖,至今仍是我省的主栽品种,占我省李树栽培面积的80%以上;‘绥棱红’获得省科学技术大会一等奖,在东三省大面积应用;‘绥李5号’获得绥化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这些品种的选育成功对我省的李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2、推广应用
优良李新品系97-1-93,在我省伊春市、尚志市、依安、克东等地推广1.5万余亩,三年累计效益即达1.1亿余元。
四、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最北方,气候寒冷,对李品种的抗寒力要求很高,目前我国虽有很多优良李品种在生产中应用,但都因抗寒力差而不能直接在我省引种栽培。黑龙江省农科院浆果研究所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就开始了李抗寒种质资源的利用研究工作,先后选育出‘绥李3号’、‘ 绥棱红’、‘ 绥李5号’等一系列优良李品种应用于生产,及‘97-1-93’、‘ 97-6-10’、‘ 97-2-12’、‘ 97-7-12’等一批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李新品系,其中‘绥李3号’优良品种在全国16个省区大面积栽培,获国家发明三等奖,至今仍是我省的主栽品种,占我省李树栽培面积的80%以上;‘绥棱红’曾获得省科学技术大会一等奖,在东三省大面积应用;‘绥李5号’获得绥化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优良李新品系‘97-1-93’是‘绥李3号’ב 长李15’的杂交后代,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重47.5g,果实紫红色,汁多香味浓,半离核,7月下旬成熟,果实发育期约75d,抗寒力极强,树姿较开张,以花束状果枝和短果枝结果为主,丰产,抗逆性强,综合性状表现优良。
比目前主栽品种‘绥李3号’早熟15-20天,不裂果,抗寒性与‘绥李3号’相当。
五、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该项目在抗寒李种质资利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其成果与同类研究比较,整体上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六、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最北方,气候寒冷,对李品种的抗寒力要求很高,目前我国虽有很多优良李品种在生产中应用,但都因抗寒力差而不能直接在我省引种栽培。我省李主栽品种果实成熟期集中在8月中下旬,李果集中上市,且受外运李果的冲击,造成售价偏低,增产不增收,影响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人们对李品质、产量、果实成熟期及抢占市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栽培品种多样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单一的品种结构已不能满足李树生产发展的需要。
我省有丰富的李抗寒种质资源,通过有目的的利用这些抗寒李种质资源进行研究,选育出适合我省栽培的优良李新种质,从根本上改变我省李品种结构单一的局面,提高地产李果的市场竞争力,丰富我省李种质,这对我省种植结构的调整、推动我省李树生产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所选育出的李新品系栽后三年开始结果,四年进入丰产期,在一般管理条件下,株行距2m×4m,每公顷可定植1200余株,盛果期产量可达到15.8kg/株,按6元/kg(最高可达10元/kg)计算,每公顷产值可达113760元以上,其行间间作物收入可与果园管理费用互抵,到目前仅伊春市、尚志市、依安、克东及黑龙江龙果种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地栽植李树950多公顷,三年累计效益即达10496.8万元。
七、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本项目选育出的新品系适宜我省北安以南地区推广应用,现在大部分果农对新品种、新技术不甚了解,因此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应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宣传普及力度。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浆果研究所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