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本项目针对我国寒地稻田秸秆还田质量差、水稻稳产性差、温室气体排放高等问题,开展寒地水稻丰产和稻田温室气体减排协同的理论和关键技术体系研究,揭示了秸秆还田下水稻丰产与稻田温室气体减排的机理,与寒地主栽水稻品种相结合,确定了水稻丰产减排技术途径,明确了稻田甲烷减排的关键时期,阐明了好氧耕作与增氧栽培的技术原理。创新了"增加耕层和根际氧含量→增强根系活力→促进甲烷氧化"的水稻丰产减排协同技术,创建了寒地旱耕湿整、轮耕(一年翻耕,一年旋耕)好氧耕作、增密调肥与控水灌溉的增氧增效栽培等关键技术,通过优化合理的土壤耕层、培育壮根,显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稻田甲烷减排80%以上,实现了寒地稻田丰产增效与温室气体减排协同的目标。授权专利12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出版著作4部,发表论文35篇,其中SCI论文24篇,制定地方标准5项。三年累计在绥化、佳木斯、建三江等地推广面积488万亩,温室气体减排106.8万吨,新增效益4.37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该项成果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寒地水稻增密调肥与控水灌溉减排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