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本项目针对我国典型的农田生态系统,以栽培方式、轮作模式、新型肥料应用等减排增效为主体,通过生物炭应用、好氧堆肥过程研制及应用的研究方法,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减排、农业增产增效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如下:
(1)在常规栽培模式下筛选出低碳水稻品种 7 个,分别为:武运粳 7 号、镇稻 11、龙稻 5、龙庆稻 1 号、东农 423、龙粳 31 和垦粳 5 号;减排效果为 9.3%-24.3%;并明确了低碳水稻品种减排的技术原理。(2)明确了低碳品种在减排模式下的减排效果。在东北寒地稻区,对于低碳品种龙稻 5,水肥管理可减排 26.7%;在一定的氮肥条件下,施用生物炭可减排 46.6%;旱直播较插秧栽培减排 10.0%-39.9%;施用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较常规高产减排 12.8%-28.9%;在南方水旱轮作区,通过水稻季种植低碳品种武运粳 7 号,采用水稻季翻耕+旋耕和小麦季旋耕方式较常规方式减排13.9%。( 3)研发了添加水稻基秸秆生物炭的自走式翻抛及曝气工艺的规模化好氧堆肥生产工艺。建立固碳减排高产示范区3个,新模式累计推广25万亩,新增利润1969.58万元,节支总额3325万元,综合温室效应降低38400 t CO2-eq。发表论文27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件,制定地方标准1项,出版书籍1部,培养研究生8名。综上所述,该研究实现了农田生态系统减排、增汇、高产、高效等的协同效应,为摸清我国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缓解我国气候变化提供技术支撑。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