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大豆耐低磷相关基因精细定位及育种利用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2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3359706278
  • 单位名称或姓名:吴俊江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缺磷是大豆生产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在作物生产上,一直以施用磷肥作为克服磷缺乏的主要途径。但长期大量施用磷肥存在当季利用率低、磷资源匮乏、破坏生态系统等诸多问题,充分挖掘作物自身高效吸收利用土壤矿质养分的遗传潜力,改良大豆的磷效率可经济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本项目研究分别于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建三江、海伦3个地点进行,以垦鉴4×丰收24及其衍生的F9RIL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施磷(对照)和低磷两个处理,施磷处理每盆磷酸二铵4.56 g,尿素1.52 g,硫酸钾1.60 g,低磷处理施入尿素1.52 g,硫酸钾1.60 g,不施磷肥。供试土壤取100 cm以下深层黑土+粘土, 土壤含有机质5.3g·kg-1、碱解氮32.6mg·kg-1、速效磷2.3 mg·kg-1、速效钾45.5 mg·kg-1,每盆装土14 kg。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对参试大豆基因型的磷效率进行鉴定分类。同时,采集表型数据(相对地下部分干重、相对单株磷含量、相对株高、相对根长、相对根直相对叶绿素含量),应用SSR标记进行了大豆耐低磷相关性状多环境条件下QTL定位并分析了QTL的遗传效应,为磷效率改良工作提供材料和理论上的依据,推动和缩短我国大豆耐低磷胁迫育种进程;根据耐低磷性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合前期资源筛选结果,对F9代180份群体材料进行耐低磷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鉴定,旨在筛选出耐低磷性优良的品系,拓宽耐低磷性遗传基础,培育高度耐低磷性品种(系)。根据大豆耐低磷相关性状QTL定位分析结果,利用分子辅助选择技术筛选耐低磷品系,所利用的分子标记为:BARCSOYSSR-10-020654和BARCSOYSSR -10-130761,结合耐低磷筛选结果和农艺性状分析,筛选出的综合性状最优的品系为KF-102,其次是品系KF-85、KF-72 、KF-158。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