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1.课题来源与背景
任务来源:本项目受到黑龙江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的“黑龙江省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提升项目”(合同编号:YC2016D001)、黑龙江省财政厅2012年中央农业科技推广专项以及黑龙江省农科院农作物育繁推一体化项目资助。
项目背景:民猪是我国重要的地方猪品种,也是东北三省唯一的地方猪种。具有肉质好、繁殖力强及抗逆性强等特点;巴克夏猪是原产于英国的肉脂兼备型黑猪品种,以肉质优良著称,体型高大修长,骨架粗大结实,是较好的品种杂交父本;松辽黑猪是吉林省培育品种,具有体型好、繁殖性能好、泌乳力强、增重快、饲料消耗低、肉质风味好,抗逆性强等优点,也是杂交选育父本较好的选择。因此,本项目利用民猪、巴克夏猪和松辽黑猪进行专门化品系培育,同时以民猪为母系母本、巴克夏猪为母系父本、松辽黑猪为父本,建立松辽黑猪×巴克夏猪×民猪的杂优猪生产模式,并对其进行养殖模式、饲料营养、疫病防控、胴体及肉质性能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2.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项目旨在对我省唯一的地方猪品种-民猪进行杂交利用,以利用促进民猪品种的保护;同时利用我省是农业大省的优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及农副产品资源开发杂优猪专用饲料,促进生猪产业的节本增效;通过开发不同养殖模式,促进生态建设,并将其应用于扶贫工作,促进了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带动了我省优质猪肉产业的发展,提高了生猪产业竞争力。
3.主要论点与论据
(1) “松巴民”杂优猪的培育。
在对种质资源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利用民猪、巴克夏猪和松辽黑猪进行专门化品系培育,同时进行各专门化品系间配合力测定,建立基于松辽黑猪、巴克夏猪和民猪专门化品系的杂优猪生产模式,为后续配套的培育奠定基础。
(2)建立“松巴民”杂优猪养殖技术体系,开发了养殖管理软件。
针对“松巴民”杂优猪养殖及放养建立了技术体系,对不同生长阶段、营养需求的杂优猪饲养管理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建立了一套全面完善的杂优猪饲养管理、疾病控制模式,并在黑龙江省及东北地区进行了推广与示范,同时开发了管理软件,用于猪场生产管理。
(3)促进“松巴民”杂优猪产业化开发
开展“松巴民”杂优猪品牌创建与推广、围绕“松巴民”杂优猪开展了联合的产品开发模式、打造“松巴民”杂优猪推广销售模式、建立 “松巴民”杂优猪四个合作科研组织促进集群发展、建立三大技术服务体系推动产业发展。
4.创见与创新
(1)培育民猪、巴克夏猪和松辽黑猪专门化品系,建立“松巴民”杂交组合模式。
(2)通过赖氨酸、益生菌等方面的营养调控、疫病防控,提高“松巴民”杂优猪生产性能。
5.社会经济效益,存在问题
(1)经济效益:项目组促进了“松巴民”杂优猪产业发展,技术支撑企业通过减少出栏日龄增加销售收入,通过成果转化同项目完成单位伊春宝宇农牧业有限公司、哈尔滨玉泉山养殖有限公司三年出栏生猪16.75万头,其中哈尔滨玉泉山养殖有限公司、哈尔滨信诚玉泉山有限公司累积出栏7.3万头,通过利用杂交利用,缩短出栏日龄(由10个月降低到7个月)、提高母猪年生产力、肉品精细分割销售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利润,基于本项目的技术创新,采用“松巴民”杂优猪的培育及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研究成果成功应用单位生猪养殖,筛选的“松巴民”比原有的养殖猪只出栏提高45天,市场销售属于特色优质养殖,效益明显,三年出栏生猪7.3万头,直接利润新增1.92亿元。同时项目成果进行了转化,获得成果转化收益200万元。
(2)社会效益:通过“松巴民”杂优猪模式的建立,促进了杂优猪母本民猪的保种保护工作,民猪的纯种群体大幅度提高,以产业开发促进品种保护,取得了较好的品种保护效益;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产业需求和环境差异,采用猪-森林、猪-玉米、猪-水稻等生态养殖模式,促进了养殖与生态的互作,猪林模式,实现林、养优势互作、相互促进、资源共享、经济共赢的复合生产模式,猪-玉米模式建立种养互作农场式发展模式,减少了养殖生产中的环境污染,实现可生猪产业的持续发展;通过“松巴民”杂优猪养殖企业-贫困村-技术团队的模式,将“松巴民”杂优猪产业引入精准扶贫工作中,采用放养回收、技术支持的方法,促进扶贫村脱贫致富,在拜泉、海伦等地推广养殖民猪出栏1万余头,每头民猪及杂交猪利润800元,增收800万元,带动了贫困村贫困户创业的发展,取得较好社会效果;提高了我省生猪产业的竞争力,促进优质生猪产业的发展。
(3)存在问题:增加纯种猪血统数的技术和方法仍然要摸索,通过纯种猪血统数的增加,为“松巴民”提供更多的父母本遗传资源,促进产业发展。 “松巴民”猪存在体表颜色分离问题,不同窝次的“松巴民”猪存在花色、黑色等不同颜色,颜色比例不定,需要进一步对毛色分离进行研究和通过横交进行固定毛色。
本成果在研究过程中,建立了林下放养的研究工作,但是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导致此种模式受到限制,现在已经改成林下圈养模式的建立,和小范围封闭放牧养殖,需要进一步进行研发。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