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田土壤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及驱动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1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04526116766
  • 单位名称或姓名:徐艳霞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②研究目的与意义: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需要;松嫩平原地区生态恢复的需要扩充草地土壤微生物资源库的需要; 制定紫花苜蓿倒。 ③主要论点与论据:本研究针对松嫩平原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的产量、品质,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变化进行综合性研究,结合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揭示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的品质、产量与土壤肥力变化特征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间的相互关系,确定了影响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规律及其驱动因子,探讨了种植紫花苜蓿对土壤环境的生态学效应及确定合理轮作年限,此项目研究成果将对松嫩平原地区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建植、管理和草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建立合理栽培模式,制定土壤管理措施,促进土壤的良性循环提供科学依据;为扩充草地土壤微生物资源库、提升农业土壤系统生产力与稳定性,提供了基础信息。进而对改良中低等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推进退耕还草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粮、畜、草的良性循环,加快农业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④创见与创新:首次对松嫩平原地区不同生长年限的紫花苜蓿产量、品质,田间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变化进行综合性研究;首次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松嫩平原地区不同种植年限苜蓿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分布特征及年际间的演替规律,探索微生物分布与土壤养分循环过程的内在关联;首次绘制松嫩平原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规律图谱。 ⑤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1)利用本项目研究成果,可合理设计苜蓿与其他农作物的轮作年限,制订轮作方案,获得理想农业产量。如下茬作物为青贮玉米,可使其增产20%,增收青贮玉米1.2吨/亩,每吨按300元计算,每亩可增收360元,苜蓿具有很强的生物固氮能力,可提高土壤肥力,每亩可节约肥料50元。以推广种植100 000亩计,每年可减少肥料投入500万元,增产3600万元,每年可实现增效4100万元。 (2)项目实施,可实现我省松嫩平原地区紫花苜蓿与玉米的合理轮作,大大推动我省农业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为草食家畜提供稳定、充足的牧草和蛋白质饲料来源,提高畜产品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促进我省畜牧业快速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项目区还将产生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我省苜蓿改良治理及饲料产品规模化生产,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