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仔猪腹泻相关病原调查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31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0452-6116745
  • 单位名称或姓名:李旭业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课题来源与背景 "仔猪腹泻相关病原调查"是齐齐哈尔市科学技术局下达,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承担的指导项目,合同任务书编号:NYZD-17002。 腹泻是严重危害仔猪生长发育的一种常发病,引发仔猪腹泻的病因复杂多样,可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传染性腹泻为病原体(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所引发,非传染性腹泻通常为饲养环境改变而引起。其中,大肠杆菌是引发仔猪腹泻最常见的传染性病原菌之一,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腹泻叫仔猪黄白痢,据统计,每年死亡的仔猪中约有50%与肠毒素大肠杆菌有关。仔猪黄痢多发于7日龄以内仔猪,患病仔猪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排黄白色或黄色水样粪便,死亡率可达70%以上,甚至高达100%。仔猪白痢多发于10~30日龄仔猪,病猪临床症状表现为粪便呈乳白或灰白色,发病率可高达60%,该病主要影响仔猪生长发育且降低饲料报酬而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白痢有明显上升趋势,仔猪成活率降低,断奶窝重降低,严重制约了我国养猪业发展。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仔猪黄白痢己成为国内外养猪业生产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当地猪场发生仔猪腹泻的复杂病因和临床治疗奠定基础,以期为该地区仔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故进行本课题项目研究。 研究目的与意义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腹泻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目前市场上对于大肠杆菌病的防治,非常不规范,也没有很好的预防措施,所以早诊断、早治疗对防治仔猪大肠杆菌病非常关键。大肠杆菌致病因素很多,对当地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非常必要。 本研究通过对齐齐哈尔地区仔猪腹泻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调查,较全面的了解齐齐哈尔地区仔猪腹泻性疾病的流行情况及相关致病病原体,并通过对主要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定,进一步明确主要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对分离纯化的大肠杆菌毒力因子、血清型及运动性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仔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毒力因子、血清型及运动性。有研究报道称运动性对细菌的生存至关重要,并且与其致病性有着密切的关联。从而为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腹泻防治提供可靠的保证。 创见与创新 本成果分离到齐齐哈尔现地株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6株,并确定了这6株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血清型和运动性。 发表学术论文一篇,"仔猪大肠杆菌腹泻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一种仔猪腹泻活体取样器"。 社会经济效益,存在问题 仔猪腹泻是严重危害养猪业健康发展的原因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本项目对齐齐哈尔地区仔猪腹泻病原进行调查,以期能对仔猪腹泻进行有针对性的早期诊断和全群预防性治疗,以便将损害降到最低,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课题实施期间,"仔猪腹泻相关病原调查"在齐齐哈尔地区5家种猪场进行临床检测,共有61头腹泻仔猪进行了相关病原调查,并进行了早期诊断和全群预防性治疗,按每头仔猪500元计算,创经济效益近10万元。 本项目的实施,使仔猪腹泻得到有效控制,解决了因严重腹泻导致的仔猪死亡问题,提高了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激发了养殖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增加了仔猪存栏量,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存在的问题一是分离到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数量少,今后的实验中需继续扩充样本量;二是将研究成果与养猪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更好的指导生产实践。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