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为了适应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低碳经济,快速发展我省有机牧场和有机畜牧业的需要,针对我省紫花苜蓿生产上资源匮乏、品种单一、越冬性差、产量低及栽培技术不完善等急待解决的问题,用生物技术、辐射诱变及常规育种等技术对俄引88、Plewen6、金皇后、Wl323、4R753、肇东苜蓿、龙牧801、公农1号、图牧2号、和田大叶苜蓿等十多个国内外苜蓿品种,在田间选择返青好、大叶、分枝多、直立类型,单株标记、收种。 以初步筛选出的53个优良系为被测系,以6个为骨干系,综合评价筛选出的种质在拓宽我省苜蓿育种中存在"种质瓶颈"中的应用价值,评价指标包括返青、产量高、抗寒、遗传距离、聚类分析等综合评价, 为进一步的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田间筛选性状一致的优良株行在隔离区进行无性系扦插,共计1200个单株。开放授粉,混合收种形成育种材料4份。连续两年在哈尔滨、杜蒙、兰西、富锦和五大连池五点进行区域试验。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2篇。利用现代农业育种手段和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多学科联合攻关,创制紫花苜蓿特异型种质,选育聚合光高效作用、耐寒、优质、高产、高抗等优异性状的紫花苜蓿新品种,加速我省紫花苜蓿改良进程,弥补国内外引进苜蓿品种不能安全越冬的缺憾,为发挥我省生态资源优势,为我省低碳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和技术保证。本项目选育的农菁17号紫花苜蓿具有高产、优质、耐寒等特点,目前已开始在品种适宜区示范推广,对提高我省紫花苜蓿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及推进黑龙江省畜牧业具有重要作用。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