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该技术以水稻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为基础,主要进行节水灌溉技术、施肥技术、植保技术和稻草还田、优质米配套栽培技术五方面的研究和技术集成,并对集成技术进行大面积生产应用。
通过水稻节水灌溉试验得出井灌和自然水灌溉,即全过程采取浅、湿、干交替,保持土壤含水量不低于80%,达到节水效果,比常规灌溉节水20%。水稻适宜施氮量为112.3-150.0千克/公顷、施钾量为38.3-65.0千克/公顷、施磷量为38.3-67.8千克/公顷。植保技术研究,形成了绿色水稻种植主要病、虫、草害根据水稻叶龄进行施药的防治技术,病虫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杂草防治效果达到95@以上。矮壮.烯效唑750毫升/公顷、芸苔素+烯效唑60+900毫升/公顷,在水稻拔节前1-10天施用,对水稻安全增强抗倒伏能力。稻草还田可以补给土壤大量有机质、矿物质养分,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改善稻田生态环境,针对垦区优质稻米生产基地,第一、第三积温带的优质米生产配套技术研究。
首次以寒地生态特点为基础,开展旱灾、冷害等自然灾害后的有效应对措施研究,以达到防病减灾的目的。针对水稻生产存在的关键问题,形成一套兼顾产量和品质,有效结合节本、增效、防控的综合配套技术体系。
该项目2014-2015年,累计应用面积140万亩,增产率10.7%,稻米优质率提高5%左右,增收稻谷7845.5万公斤,实际增加经济效益24321.1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寒地水稻生产从量和质发生了飞跃,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科学理论和技术支撑。同时,可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稻谷产品质量,增产和增收。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