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寒地粳稻耐冷鉴定评价指标创新及抗冷害关键技术研究"承担课题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课题起止年限:2012年1月~2015年12月。研究内容:孕穗期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系)的耐冷性差异研究、6-苄基腺嘌呤(6-BA)增强寒地粳稻耐寒性作用途径和关键技术的研究。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1. 在孕穗期低温条件下,寒地粳稻耐冷性极强和强的水稻品种(系)关键指标标准:颈穗弯曲度29~41°、每穗干重 1.25~1.45g、着粒密度 3~4 grain·cm-1,粒叶比(实粒/叶 1 grain/2cm2左右、粒重/叶12~14.8 mg/cm2)、成熟期穗占植株干重比例40.5~48.4%、成熟期茎占植株干重比例26.7~31.4%、收获指数41~48 %、冷胶黏度CRI 91~109 %。
2. 寒地粳稻孕穗期耐冷性鉴定评价辅助指标:颈穗弯曲度、每穗干重、着粒密度、粒叶比、成熟期穗占植株干重比例、收获指数、成熟期茎占植株干重比例、冷胶黏度CRI。其中颈穗弯曲度容易观测、操作简单,可作为耐冷性评价辅助指标中的常用指标。
3. 6-苄基腺嘌呤(6-BA)增强寒地粳稻耐寒性关键技术:①应用时期:冷害处理第1天应用6-BA效果最佳,其次是冷害处理前1天和第2天应用6-BA。②用量:浓度为20 mg/L效果最佳。
4. 6-苄基腺嘌呤(6-BA)增强寒地粳稻耐寒性的作用途径:①6-BA主要通过增加每穴实粒数、结实率来增加水稻产量,尤其是增加优、中势粒的实粒数和结实率;②在孕穗期冷水胁迫下,6-BA 延迟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维持植株氮、磷和钾含量,增加抽穗期粒叶比,提高水稻产量③6-BA增加水稻孕穗期叶片的SOD和POD的活性,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降低MDA的含量,增加抽穗期高效叶面积率和叶面积指数,从而提高叶片光合作用,最终提高水稻耐冷性。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