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随着消费观念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人们对稻米的需求也由吃的饱向吃的好吃出健康不断转变,在市场上东北大米倍受消费者的青睐,虽然黑龙江省是东北大米的主产区,但服务生产的优质品种较少,一积温带优质米品种只有稻花香(五忧稻4号)一枝独秀,二、三温带优质米品种也比较单一,目前二积温带绥粳18、三江6号推广应用面积相对较大,其中绥粳18随着推广面积的增加抗性也在逐年下降,最新的审定的优质米品种如垦研017、绥粳31等还有待于生产实践的进一步检验,三积温带还是以种植高产的品种为主,如推广面积较大的龙粳31、垦稻32等,可服务与生产的优质米品种更是捉襟见肘,纵观三积温带几乎没有综合性状较好可大面积推广的优质米品种,2019年8月16日国家开设了大米期货,此举预示着水稻大部分产粮最后将脱离国储推向市场以质论价,随着供给侧结构的变化,为解决市场和种植户的需求,急需培育一批适合黑龙江省各生态区域种植的优质兼丰产型品种,以满足不同生态条件下种植户对优质米品种的需求,真正育成一批中早熟好吃、好用、好种、好卖的优质水稻新品种。近几年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年在水稻育种上主攻优质多抗新品种的选育,目前已有一批优质多抗的后代材料,通过课题的实施将加快优质米品种的选育步伐,提升获取新成果的能力,增加成果转化的输出力量,更好更快的服务于垦区水稻产业的发展,提高黑龙江省优质水稻品种的品质和抗性,调整水稻品种搭配结构。
通过优良种质资源的及杂交粳稻恢复系种质资源引入和收集,利用生物技术、常规有性杂交、杂交稻育种、诱变及组织培养等多种手段相结合,顺应时代发展以系谱法为理论基础研发智能手机APP软件,其特点快速、轻便、高效、智能,再研究与之配套的选种技术,以适应工厂化育种的需求,提高选种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将育种工作系统化、数据化、智能化、统一化,提高育种效率,创新出更多的种质资源及桥梁亲本,推进快出成果,出好成果。再以“稻得经”手机APP智慧栽培软件作为技术依托,利用各农场的科技园区对近些年的审定的品种进行针对性的筛选、鉴定、评价,筛选出适合垦区种植的优良品种并推广应用,做到良种良法配套,降低种植风险,发挥地域优势,培育适合寒地种植的优质、多抗、丰产的优良品种种质资源及桥梁亲本。
垦稻90具有早熟、丰产、优质、抗病、耐冷等优良特性。是适应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垦区种植的优良品种。
一、选育过程
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2008年以垦07-327为母本,以龙粳21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15年进行产量鉴定,同时进行抗病性、耐冷性等抗性鉴定试验,垦稻90表现高产、抗病、抗冷,2016~2017年参加黑龙江垦区第三积温带下限区域试验,2018年参加生产试验。
二、历年试验产量鉴定结果
2016年总局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640.5公斤/公顷,2017年总局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588.1公斤/公顷,两年平均产量8614.3公斤/公顷,较对照龙粳20增产3.5%,2018年总局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847.9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龙粳20增产5.6%。
三、品种特征特性及主要优缺点
1、熟期:生育日数127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250℃左右。
2、优质性:2017年~2018年品质分析结果:出糙率81.4%~84.6%,整精米率64.4%~69.6%,垩白粒米率1.5%~4.5%,垩白度1.0%~2.1%,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4.76%~15.28%,胶稠度76.8毫米~80.5毫米,食味品质82分~83分。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二级。
3、抗病性:总局指定抗病鉴定单位2016~2018年抗稻瘟病性接种鉴定结果:叶瘟0~1级,穗颈瘟1~3级。
4、抗冷性:总局指定抗冷鉴定单位2016~2018年耐冷性鉴定结果:处理空壳率11.7%~23.1%。
5、其他特征特性:该品种主茎11片叶,株高96厘米左右,穗长17厘米左右,粒型椭圆,每穗粒数90粒左右,千粒重26.3克左右,株型收敛,分蘖力中等,熟期早,活秆成熟。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