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
“杂豆品种鉴选及综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合同编号:HNK11A-01-07-05;HNK125A-04-07)来源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科技局。属于主要经济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领域,研究背景:黑龙江垦区杂豆种植面积大,但品种资源混杂,已成为杂豆品种选育滞后问题及杂豆提质增效的限制因素,制约了经济作物产业发展。
②研究目的与意义;
针对垦区杂豆品种资源混杂成为杂豆品种选育滞后问题,要通过品种鉴选试验,即将垦区当前生产上应用推广的品种在试验区进行对比试验,结合生产考查,保留推广优良品种,淘汰一批低劣品种,名称按特征特性和品质,同和异分,改善多乱杂的现况,并且找出优良品种的适宜种植区域。
③主要论点与论据;
项目针对本地区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开展了杂豆品种鉴定,筛选出表现突出的8个红小豆品种,其中2个登记推广品种(龙垦红和龙垦红2号),1个绿豆品种,1个黑豆品种,1个芸豆品种。研究了红小豆及芸豆产量构成因子和产量间相关性、红小豆密度和虫害防治;开展了红小豆提纯复壮工作;建立了红小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形成2个技术规范。以上研究成果为我省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撑。
项目经过6年的成果转化,累计推广红小豆14.5万亩,增产4034.0吨,增收2823.8万元。创造了显著经济与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该项目在育种理论、研究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该项研究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④创见与创新;
系统的将杂豆资源进行分类,为生产和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种质资源;利用DPS灰色关联分析对红小豆产量相关因子与产量的关联分析,为育种提供参考依据;完善了红小豆育种规范。加速红小豆育种进程;对与红小豆产量相关的栽培因子进行系统分析,明确最佳栽培技术措施,形成了高产栽培技术规范,对生产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试验与示范结合、研究与生产结合,促进项目成果快速向生产中转化。项目取得的成果先进,技术成熟,可大面积推广到生产中。
?⑤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项目经过6年的成果转化,累计推广红小豆14.5万亩,增产4034.0吨,增收2823.8万元。创造了显著经济与社会效益。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