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水稻育秧摆盘机研制与应用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9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3654588208
  • 单位名称或姓名:钱海峰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一、任务来源   水稻育秧摆盘机研制与应用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重点攻关课题,合同编号:HNK125B-06-07A。 二、应用技术领域及技术原理 本机适应不同规格的育秧塑料秧盘,机械作业严格按照农艺要求,摆放的秧盘平、直,盘内覆有育秧底土,同时嵌入苗床土内与其充分接触,广泛应用于水稻育秧的需求。 对关键机构进行数学分析,得出其运动规律;应用试验方法对关键装置进行试验研究,同时应用虚拟样机技术建立整机三维模型,缩短研究周期,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关键机构进行强度分析,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减少材料的使用。 该机由3组12V电瓶提供电源,通过低压无刷直流减速电机功率将动力由电机链轮传递给中间传动轴链轮,在由中间传动轴将动力分成二组传出,一组由双联链轮将动力传递给底架移动链轮驱动行走,另一组动力由中间轴同轴的25齿轮传递给同齿数的秧盘输送机构,秧盘主动轴驱动胶带转动完成塑料秧盘有规则的输送,输送胶带凸起的横向凸楞使多盘秧盘横向对齐同时进行推紧,秧盘隔板机构使秧盘纵向导向且平齐,通过导盘机构时左右两侧的导盘杆将秧盘导向并缩紧,同时随地仿形输送到地表面,从而实现横平竖直盘与盘之间不出现间隙。秧盘输送主动轴的链轮又将动力传递给排土机构,排土机构送土胶带将装土箱营养土均匀洒下,完成了一整套的摆盘、送盘、覆土工作。 三、主要性能指标 1)型号:3bp-530 2)外形尺寸:3285X1577X589 3)生产效率:1188盘/小时 4)作业行数:3行 5)电机功率:0.2kw 6)噪声:<50db 7)输送秧盘宽度:适合不同规格的秧盘 (可调整) 四、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 目前水稻除育秧外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项目的实施促进水稻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是解决劳动力不足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当前传统的育秧方式是在秧棚内的地面上由人工摆放秧盘压实后覆土,然后用工具将土抹平。而随着水稻面积的逐年扩大和农村劳动生产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速度的加快,已出现劳动力不足和用工成本上升的问题。另外,摆盘一般在4月初,此时天寒地冻,劳动环境十分恶劣,加上摆盘又需要长时间蹲在地上工作,对工人的身体健康会有一定的影响,同时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国外水田机械化技术水平较高的是日本和韩国,其机械化率达到98%以上,覆盖了育秧、种植、管理和收获的全过程。其一般均为工厂化育秧,使用多层育秧机,经过碎土筛选机、基土输送机、水稻秧盘播种机、水稻育秧苗床架等多道自动流水线工序来完成。使用多层育秧架进行摆放秧盘,一般不存在摆盘的工序,此项技术不适合中国国情。 国内多数生产厂家自主研发摆盘机,主要是以虎林市生产的《全自动水稻播土摆盘机》、鸡西市绿箭牌《2BP-600Ⅲ水稻自动播土摆盘机》有轨道的、绥化市寒地牌《全自动自走式水稻播土摆盘机》生产的无轨道作为代表的一行摆盘机,此项技术在某些成度上解决了人的劳动强度,但依然存在的作业效率等同人工摆盘的效率,同时存在的在纵向对接时间隙过大且横向不齐等问题。而自走橡胶覆带式摆盘机的其橡胶覆带在行走时与苗床土形成凸凹不平的沟,严重影响秧盘与苗床充分接触而造成秧盘局部无秧苗生长,摆盘作业没有达到农艺上的要求。五行摆盘机以桦川明瑞机械有限公司、松花江依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五行摆盘机为代表的,桦川明瑞机械有限公司五行摆盘机存在的机重转移地块困难,轴长传动时严重出现弯曲而无法作业,松花江依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五行摆盘机盘在下滑时遇到阻碍物时需在人工辅助摆正,摆盘作业单一无覆土。上述产品仍处于试验与完善阶段。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摆盘覆土机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此项目的研究将添补国内空白。 五、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1、橡胶带转送,实现秧盘的有序摆放及输送。输送装置胶带输送秧盘时凸起的横向凸楞使多盘秧盘横向对齐同时进行推紧,使盘与盘之间无间隙且横向平齐。 2、秧盘隔板装置,通过调整该装置可适合任何规格的钵体秧盘的摆放,实现秧盘的纵向平齐。 3、导盘板装置实现平整苗床士不平并仿形的功能,实现秧盘、盘与盘相互的推进的导向,而不产生重叠。同时导盘板机构、左右两侧的导盘杆将秧盘有序导向并缩紧从而达到纵向无间隙且平齐。 4、水稻育秧摆盘覆土机传动系统具有离合分离装置,可实现倒车和退盘等功能。 5、通过升降机构、横向多板锁定板多孔锁定机构及横向移动固位板组合机构实现了快速对齐。同时纵向导盘机构保证在纵向对接时盘与盘无间隙无重叠,实现秧盘合盘时纵向的快速对齐的功能。 六、作用意义 本项目将依托农垦科学院研发团队的技术优势和研发,加上与黑龙江省松花江依民机械厂生产制造,形成产学研相结构的示范推广模式,将为我省水稻生产提供性能先进、质量可靠、增产效果明显的新一代机械。项目将大大提高我省水稻产量,将添补国内空白,为我省千亿斤商品粮基地建设做出贡献。同时项目将促进我省农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为农业装备行业提供先进的产品。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